為什麼我們偏安一隅,儘喪北方國土?因為敵人太強大。
為什麼敵人太強大?因為他們占有幽雲十六州。
為什麼他們占據幽雲十六州?因為石敬瑭割讓。
為什麼石敬瑭割讓?因為桑維翰的主張。
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取代後晉的,是後漢,開國皇帝正是劉知遠。劉知遠也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的參與者,所以在劉知遠稱帝之後,就要係統性地粉飾“河東戰爭”。
劉知遠不能否定石敬瑭,因為他是石敬瑭的嫡係,石敬瑭是他的統治根基,否定石敬瑭就是否定他自己。所以石敬瑭必須不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的主謀,隻能是被迫接受了下屬、幕僚的建議。
於是,在史書就出現了這樣的描寫,說當時劉知遠雖然主張勾結契丹為援,但極力反對割讓幽雲十六州,建議隻給契丹一些錢財,雇契丹人當打手,而桑維翰則極力主張割讓幽雲十六州……
這樣,石敬瑭、劉知遠的形象光輝萬丈,桑維翰則獨自承擔起了漢奸、賣國賊的罵名。
本書講述客觀事實,不刻意標新立異、嘩眾取寵。雖然介紹了桑維翰的治國才能,但我仍要說桑維翰是漢奸。無論最初動機是什麼,凡是出賣祖國利益的,就是賣國賊,就要背負漢奸的千載罵名,永遠地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張彥澤的罪惡還在繼續。除了搶錢、殺人,張彥澤還對後宮嬪妃打起了主意。
石重貴的寵妃——楚國夫人丁氏,皇子石延煦的生母,年輕貌美,被張彥澤相中,要把她接回自己家中照料。太後略微遲疑,張彥澤就破口大罵,然後強行擄走。
最諷刺的是,張彥澤在做這些暴行的時候,都會帶著幾百騎兵前呼後擁以壯聲勢,而他們所舉的旗子上,皆題寫著“赤心為主”四個大字。老百姓被這四個字氣得發笑。
所有人都對畏懼張彥澤的殘暴,而馮玉卻如蒼蠅見了翔,斜肩諂媚,巴結張彥澤,請求讓自己來當運送傳國玉璽的快遞小哥,以便跟耶律德光搭上話,留給好印象。
馮玉把傳國玉璽等信物送到耶律德光手中,耶律德光與左右仔細查驗,發現無論是從做工還是上麵的印文,都與史書中記載的不一樣,不禁大怒,“這孫子敢拿山寨貨來騙我!”
拿個高仿的我都不生氣,瞧,連印文都不一樣,簡直是侮辱我的智商!
石重貴趕忙上疏解釋,說不瞞您說,這確實是高仿山寨貨,但又是如假包換的真貨。因為李從珂自焚的時候,從前的那個傳國玉璽就不知所蹤了,這一個是先帝石敬瑭找人重新定做的,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件事,不信您問問,再說了,事到如今了,孫子我哪兒還敢欺騙爺爺您呀!
耶律德光這才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