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確實也收到了前兩次戰役失敗的影響,他打得非常謹慎,麵對突然湧現的後晉主力,他選擇了燒毀橋梁,實際上這是一種怯懦示弱的表現,說明他對這場大決戰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他也不敢貿然打團,所以燒毀橋梁,兩相對峙,以觀後效。
當時,鎮州城尚在堅守,如果後晉大軍拚命奪橋、渡河,與城中守軍裡應外合,將使契丹背腹受敵。耶律德光焚毀橋梁後,就與諸將認真地討論撤軍事宜,打算暫時放棄鎮州,往定州、易州方向撤軍,以避後晉鋒芒。
結果經偵查得知,杜重威竟然在南岸安營紮寨,做出了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勢。耶律德光這才鬆了一口氣,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契丹大軍遂取消了後撤的打算。
負責大軍後勤的李轂向杜重威、李守貞建議,說大軍與鎮州城近在咫尺,滹沱河淺而緩,我們可以很容易搶修一條臨時浮橋,到時候與城中守軍內外聯合,趁夜偷營劫寨,契丹必然大敗。
杜重威於是下令:運你的糧草去吧!
李轂被派往懷州、孟州督運糧草。懷州、孟州位於洛陽以北,汴州以西,算是大後方的大後方。眼不見,心不煩,有多遠滾多遠。
與此同時,耶律德光親率大軍與後晉主力夾河對峙,虛張聲勢,牽製後晉精力,而派自己的舅舅蕭翰率領一百精銳騎兵和一些老弱病殘兵,迂回到杜重威的後背,切斷其後勤補給線。
耶律德光派人四處捕捉後晉外出樵采的士兵,儘一切可能切斷杜重威主力部隊的補給供應。偶有漏網之魚逃回軍營,也異口同聲地渲染契丹軍隊的強大,使得後晉軍心恐慌。
蕭翰迂回到欒城(鎮州以南),城裡有一千守軍,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契丹會繞開鎮州城下的後晉主力,被蕭翰的一百人打了個措手不及,竟然集體投降。
蕭翰給城裡的百姓免費紋身刺麵,在臉上刺下四個大字——“奉敕不殺”,然後放他們向南逃亡。
於是後晉大後方的老百姓人人自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運糧隊拋棄輜重,自顧自逃命。杜重威在前線幾乎得不到任何補充。
被發配到懷州的李轂給石重貴寫密疏,說明前線危急的形勢,建議石重貴禦駕親征。李轂似乎看到了前線的大潰退,於是建議石重貴駕臨滑州,在滑州、澶州準備好團戰,並建議在懷州、孟州也增派兵力,防止契丹迂回到河陽地區,先攻洛陽再取汴州。
李轂為什麼會有這種擔憂?因為他有種不祥的預感,杜重威要叛變!
他的預感沒錯,杜重威把全國的精銳騙到手中,成了他政治談判的籌碼。他私下與耶律德光秘密聯係,希望效仿石敬瑭,他幫助契丹滅掉石重貴,然後期待那冊封他做中原之主。
耶律德光欣然答應,說隻要你放水演戲,我一定冊封你當皇帝!
迄今為止,“中原之主”已經一女許兩家了。杜重威與趙延壽是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