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簡當然要為朝廷納上投名狀,於是屢次率領部眾越過邊境,深入契丹境內,燒殺搶掠,斬獲頗豐。
如果孫方簡和他的狼山好漢就此替天行道,也算一段傳奇佳話了。但孫方簡畢竟是邪教組織頭目、土匪頭子,匪性不改,他不僅搶契丹人,也搶漢人,在兩國均犯有案底。
因為他並不是真正的軍人,他的行動目的不是給契丹進行係統性破壞,“疲敵之計”,眼前的短期利益才是一切行動的指導綱領。他們不僅越境搶契丹人的財物,也在本國搶漢人的財物,反正誰有錢糧就搶誰的。
而每當孫方簡越境劫掠歸來,都要向朝廷報功,向朝廷索取酬勞賞賜。
朝廷對孫方簡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起來,本來就是要利用他消耗契丹,狗咬狗一嘴毛,打死契丹平外患,打死孫方簡除內亂。孫方簡劫掠的戰利品已經算是朝廷的政策性撥款了,他怎麼還真把自己當成帝國將軍了呢?
想想梁山好漢們招安後的下場,狼山好漢孫方簡在朝廷眼中的形象就八九不離十了。所以後晉朝廷漸漸不能滿足孫方簡的胃口。
朝廷討厭孫方簡,孫方簡同樣也看朝廷不順眼。認為朝廷讓自己招惹契丹人,又不給派發足夠的軍餉、糧草、鎧甲武器等,明擺著是讓自己當炮灰,去送死。
於是,在開運三年(946)5月,孫方簡率領他的狼山好漢憤然轉投契丹,表示願意為契丹軍隊充當帶路黨。
至於投名狀,杜重威撞到了槍口上。
就在這個月,杜重威派親信劉延翰到邊境地區購買戰馬,被孫方簡成功截獲。孫方簡就把劉延翰呈獻給契丹,表明自己跟後晉政權從此劃清界限。
劉延翰伺機逃回,並把孫方簡叛變的消息帶回汴州。
狼山好漢孫方簡的變節投敵,使得契丹人收獲了一枚合格的導盲犬。為契丹從定州南下打下了堅實基礎。
3,吐穀渾白可久
之前安重榮叛亂時,用儘花言巧語拉攏吐穀渾部落酋長白承福,白承福也一時糊塗,上了安重榮的賊船,後經後晉朝廷爭取,白承福迷途知返,通過劉知遠的關係投靠了後晉中央朝廷。
石敬瑭把白承福召喚到了中央,給他豐厚的賞賜。石重貴登基後,白承福率領他的吐穀渾部落,參與了對契丹的軍事行動,隨後被改編進魏州張從恩的部隊,駐防滑州。
白承福投靠後晉的引路人劉知遠,卻對這支吐穀渾部落彆有用心,先是吞並了白承福的吐穀渾精銳部隊,繼而對白承福的私人財產產生了濃厚興趣。
戰役結束後,白承福把他的部隊調到嵐、石二州一帶放牧,劉知遠便借口其士卒犯法,從嚴從重判罰,明目張膽的欺壓吐穀渾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