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大眼萌”繼統4(2 / 2)

每逢有親朋好友來探望,崔棁都要到門外迎接,然後向親友下跪,哭著求他們勸一勸頑固的老爺子。親朋好友們也都勸崔老爺子想開點兒,該吃藥了。

然而誰勸也不好使,崔老先生就是不肯接受醫治。不久之後,崔老爺子就成功去世了。

丁父憂期間,崔棁表現得悲痛欲絕,哀毀過製,為世人稱頌。

不過,父親的這種反科學的固執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崔棁,或者說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據說崔棁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兩個人領著自己莫名其妙地趕路,走了一會兒,一人說“走了三十裡了,停下吧”,另一人則說“此人還應該再走三十八裡”,於是崔棁就跟著倆人繼續趕路,又走完三十八裡之後,兩人停下,說“好了,就這兒吧”,隨後崔棁猛然驚醒。

這個奇怪的夢困擾著崔棁很多年,後來,他自己頓悟,說那代表自己的人生大限,看來自己的陽壽就是六十八年。後來,當他六十七歲的時候,堅決辭職退休,乞骸骨,並拿這個夢說事,請求皇上開恩,準許他回家咽氣。第二年,崔棁同誌果然按時去世,壽終正寢,驚呆親友。

崔棁出身名門望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華出眾,後梁朱友貞時期(917)進士及第;後唐時期升至翰林學士;後晉石敬瑭時期為翰林承旨、知製誥。

他的文章文采飛揚,很受追捧,人們都想儘一切辦法地尋找他的底稿,然後謄抄下來,拿回家研讀。崔棁總是勸大家,說前有古賢、後有來俊,何至於此?從此之後,他就養成了焚毀底稿、不留備份的習慣,以防止被人抄寫。

石敬瑭立國之初,知製誥的他起草詔書,時任宰相桑維翰在其草稿之上略作改動。按照唐朝舊製,凡是翰林學士被改動製誥的,一律罷免學士官職。桑維翰不懂這些,但“博陵崔氏”出身的崔棁很忌諱這一點,雖然滿朝文武無人知道這條潛規則,彆說稍微改動一兩個字了,就算把他的草稿徹底PASS掉,也不會有人指責他、罷免他,但崔棁就是要爭這口氣,於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來論證自己是正確的,無需改動,桑維翰懵圈了,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劇烈的反應。

事後,崔棁成為第二年的科舉主考官(知貢舉)。有個名叫孔英的考生,據說品行惡劣,甚為世人所鄙,此人老於世故,私下去拜訪宰相桑維翰。

當時,桑維翰正與崔棁聊天談工作,就毫無意義地對崔棁說了句“哦,孔英來了(孔英來矣)。”

有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鑼鼓聽聲,說話聽音,大領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話外音?崔棁回到家後,反複琢磨這四個字,“孔英來矣,孔英來矣。”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反複論證,崔棁終於開竅了,桑維翰這分明是暗示自己,要提拔孔英!

對,孔英要麼就是桑維翰家的某個親戚,要麼就是提前行了重賄。

低情商:孔英是我外甥……孔英給我送了半車黃金……

高情商:孔英來矣!

崔棁解開了謎題,於是便利用職務之便,不加審查,直接讓孔英同學進士及第。消息傳來,舉朝震驚,朝野議論紛紛,“才疏德薄,怎麼就進士及第了?今年全國就一個考生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