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張彥澤巨案1(1 / 2)

朔州平定後,耶律德光開始認真考慮插手鎮州事務了,就在此時,石敬瑭把安重榮的人頭送到。順便派使節就平定朔州一事向耶律德光表示祝賀。隻要自己不覺得惡心,惡心的就是彆人。

按照《遼史》的記載,耶律德光多次要出兵乾涉鎮州戰爭,在收到安重榮人頭的那一刻起,相關議題就被叫停。

然而耶律德光不願就此善罷甘休,他秘密指使自己的黨羽,要處心積慮地找出南下的借口。他們很容易就找到了,吐穀渾!

吐穀渾此前受安重榮的引誘,叛歸後晉,事後,石敬瑭派兵大肆搜捕這批偷渡客,並引渡回契丹,為此背負了巨大的國內輿論壓力,又向契丹奉送了厚重的禮物,態度極為謙卑地解釋溝通,向契丹誠懇地賠禮道歉,這才換來了契丹的諒解。

耶律德光要找南下的理由,於是舊事重提,把已經翻篇的事重新翻出來,調集大軍,以追討吐穀渾叛徒為由,作勢南下。

關於契丹南下的故事,後文還會詳述,在此隻是簡單交代一下背景,即上文所說,石敬瑭一直對契丹存有戒備心理,而這就是他的理由,契丹時刻垂涎中原這塊兒肥肉。

在鎮州戰爭爆發前,桑維翰曾經秘密上疏石敬瑭,信中以“慢藏誨盜”和“勇夫重閉”的典故來提醒石敬瑭,兩個成語的意思分彆是“財寶藏得不夠隱秘,是引誘彆人盜竊”,“即便有勇士把守,也要把倉庫的門關緊了”。

作為“親遼派”的核心人物,桑維翰勸石敬瑭要對“親遼”保持清醒的認識,警鐘長鳴,因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要時刻保持對契丹人的警惕,做好武力對抗的準備。

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心照不宣,私下彼此戒備,公開場合下還是要親如父子。後晉與契丹互遣使者,祝賀對方成功平叛,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耶律德光還特意派遣使節祝石敬瑭生日快樂(2月28日)。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石敬瑭出宮賞燈,與民同樂,一直玩兒到深夜,儘興而歸。他是真的高興。

高興沒幾天,煩心、惡心的事兒就讓石敬瑭無處遁藏:有人來京師詣闕伸冤,告禦狀。伸冤人是張鐸,涇州掌書記張式的父親,他狀告涇州節度使張彥澤。

石敬瑭心煩意亂,“又是張彥澤!”隨後調河陽節度使王周為涇州節度使,換張彥澤回中央。

4月1日,又是日食。石敬瑭照例避正殿、不視朝。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日食並沒有如期出現,於是,百官上表稱賀,吾皇萬歲明君聖主,感動了上蒼,值得祝賀(是日,太陽不虧,百官上表稱賀)。

石敬瑭滿心歡喜,興頭上,下詔黃河兩岸的節度使、刺史兼任河堤使,一定要治理好黃河,減少黃河泛濫的損失,讓老百姓感受一下明君聖主的溫暖。

這時候,右諫議大夫鄭受益同誌非常煞風景地連上兩道奏折,彈劾前涇州彰義軍節度使張彥澤。鄭受益,是大唐僖宗朝宰相鄭從讜的侄子,鄭從讜在前文黃巢之亂的時候大放流光溢彩,與宰相鄭畋合稱“二鄭”,掃黃割草功勳宰相。

一看到“張彥澤”,石敬瑭不由得眉頭緊皺,像吃了蒼蠅一樣,把奏章往辦公桌上一扔,不予理睬。

幾天後,刑部郎中李濤、張麟,刑部員外郎麻麟、王禧聯合上訪,站在宮門外遞交聯名奏章,仍是彈劾張彥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