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榮愈恣縱不悛,雖有此奏,亦密令人與契丹幽州帥劉晞結托。”——《舊五代史》
這就是“愛國青年”安重榮的醜惡嘴臉。
除了與契丹人暗通款曲之外,安重榮還積極聯係後晉境內的反叛分子——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雖然地處千裡之外,但賊見賊、一點頭,安重榮還是敏銳地嗅到了安從進身上散發出來的熟悉的味道。
襄州山南東道轄區位於荊南以北,是中央連接荊南、湖南等南方諸藩的咽喉要道。所謂近朱者赤,近高者賴子。安從進竟然也乾起了荊南高氏的老本行——劫貢賦。安從進截留南楚馬希範向後晉進貢的財物,並且私造武器鎧甲,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其幕僚勸他回心轉意,他就將勸諫之人斬首。對於造反,安從進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天福五年(940)3月,借著全國大移鎮運動,石敬瑭打算把安從進移鎮青州,派人試探安從進的態度,得到了十分強硬的回絕。
天福六年(941)4月,安從進派使節出訪後蜀,請求後蜀出兵襲擊後晉控製下的金州、商州,與襄州形成犄角夾攻之勢。
後蜀孟昶(孟仁讚)召集群臣商議,大家一致認為金、商二州路途遙遠又地勢險要,後勤補給很成問題。對於後蜀來說,金、商二州太雞肋,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才能攻克,而它又不能為後蜀帶來收益,反而憑空增加了政治成本、外交成本。蜀人何必為叛賊安從進火中取栗呢?
於是,後蜀婉言謝絕了安從進的邀請。
安從進轉而向荊南高從誨求援。
早在去年,安從進就已經與荊南高從誨取得了聯係,當時高從誨已經答應了支持他反叛後晉中央。
高從誨專業賴子三十年。當時,他與安從進默契地演著雙簧,表麵上說著不要,而身體卻很誠實(外為拒絕而陰實與之相同)。如此便能在石敬瑭與安從進之間兩頭吃香,兩頭都把高從誨當成自己人。
現在,安從進要把謀反叛亂從PPT中搬進現實,特來懇請高從誨履行先前的秘密協議,出兵相助。
高從誨認定安從進不可能成功,於是板起臉來,“什麼秘密協議?我不是一直拒絕你的拉攏嗎?”一本正經地為他分析利害福禍,勸他不要執迷不悟,做個像我一樣的忠臣不香嗎?
高從誨的謀士王保義更是建議高從誨趕緊向後晉中央出賣安從進,以自證清白,免得引火燒身。
襄州山南東道與荊南緊密相鄰,如果朝廷大軍前來平叛,很有可能把與叛匪勾結的荊南一勺燴了,所以荊南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
於是,高從誨就把安從進謀反的事情“如實”奏報後晉中央,並附帶著近段時間與安從進的來往書信,作為鐵證。如上文所說,在這些來往書信中,高從誨一直以來的公開態度,都是表示拒絕和反對安從進謀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