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鈞不敢抵賴。
述律太後抬手拍了拍胸口,“還擱這兒裝忠臣,你的良心就不會痛嗎?就算想當皇帝,你先把我們契丹打退了,再謀議當皇帝也不遲呀。你身為人臣,卻出賣主公,不但不能擊退外敵,反而趁亂邀利,拿著敵人要挾主公,你他媽還是人嗎?還好意思活著嗎?”
嚇得趙德鈞磕頭似雞奔碎米,顫顫巍巍,哆哆嗦嗦地說道:“那個……我願意將幽州的全部財產和田宅地契,獻給契丹……”
述律太後差點兒被他氣樂了,“哦?那金銀財寶在哪兒呢?”
“這不,都隨軍帶回來了。”
述律太後杏眼圓瞪,“那叫戰利品!那是你獻的呀?連你都是俘虜、奴隸,連你都是我們契丹的財產。”
“是……太後見教的是……”
“那田宅呢?”
“這個……在幽州呀,幽州的土地我不要了,全給您了……”
“廢話!幽雲十六州已經是我契丹的領土了,本來就是我們家的東西,你憑什麼‘獻’呀!”
油腔滑調的趙德鈞遇到了對手,被述律太後一頓數落,非常鬱悶。從此之後,“鬱鬱不多食,愈年而死”,不到一年,就在契丹憂鬱而終。
1956年,在北京崇文區永定門外,意外發掘出了一方墓誌銘,從而挖掘出了趙德鈞的墓室,出土了不少文物和壁畫,特彆是那方墓誌銘,極具考古價值。
在這裡有個關鍵的卻又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述律太後對趙德鈞的態度為何如此惡劣。
趙德鈞長期與契丹保持著“地下情人”的曖昧關係,即便在河東戰場兵戎相見,也並未撕破臉皮,沒有爆發正麵衝突,趙德鈞隨即投降歸順。那為何還要遭受述律太後的冷眼?難道真是述律太後鄙視他的為人?
述律太後之所以排擠趙德鈞,是出於政治派係爭鬥的需要。述律太後扶立次子耶律德光之後,耶律德光表麵上對母親唯唯諾諾,實際則是蠢蠢欲動,而他的唯一反抗手段就是南下征討中原。
述律太後的壓製、耶律德光的反抗,這是研究契丹太宗時期對外政策的金鑰匙,也是中原事務的隱藏線索。
為了通過軍事手段樹立威望、掌握兵權、收攏權力,耶律德光成為“鷹派”皇帝,熱衷南下,主張以強硬的態度和手段處理中原問題;與之相對的,述律太後成為“鴿派”領袖,反對盲目地南征。
趙德鈞、趙延壽等,是在南征過程中被耶律德光俘虜的漢人將領,屬於“皇帝黨”,是耶律德光的人,所以才會遭“太後黨”的排擠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