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撲朔迷離的句號2(1 / 2)

李嗣源末期,宮裡暗流湧動,縱觀這場政治變局,真的很難清晰地理出一條能夠直接指明幕後BOSS的線索。

朱溫遇弑,朱友珪短暫上位,然後朱友貞撥亂反正,我們經過分析,可以確認“外戚幫”的最大嫌疑,即便是巧合,也在邏輯上具有可行性;李存勖的“興教門之變”,也可以摸索出隱藏大BOSS李嗣源。

唯獨在李嗣源末期,李從榮政變被殺、李從厚即位後又被李從珂快速推翻……即便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在已知結果的情況下倒推原因,也發現力不從心,似乎一切真的隻是各種巧合,“陰謀論”也鮮有用武之地,那雙看不見的大手始終撲朔迷離。

是那個幕後大BOSS隱藏的太深,還是根本不存在這雙黑手?亦或是存在不止一個、且勢均力敵的BOSS,他們幾經較量,最終兩敗俱傷?

我個人支持最後一個觀點,那就是多方勢力暗中較量,最終達成了一個脆弱的妥協,這個脆弱的關係也是極為不穩定的,所以李從珂也隻是曇花一現。

內部勢力無法決出優勝者,他們暗中較量數年,內卷化嚴重,鬥爭陷入僵局,所以必須有外部勢力的有效介入,才能打破僵局、有所突破。這個外部勢力就是後唐人民的老朋友——契丹。

吞並了渤海國,解決了後顧之憂,又完成了最高權力的過渡,經過幾年的消化吸收,契丹在其第二代領導人——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帶領下,乾涉中原王朝內政,強勢介入,並扶持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傀儡皇帝、兒皇帝——石敬瑭。

以上,就是這段曆史時期(李嗣源病危——李從榮政變——李從厚即位——李從珂叛亂——石敬瑭叛亂)混亂表象下的邏輯金鑰匙。也為下文的一大段篇幅起到了提綱掣領的作用,也是本書的賣點。

現在,雖然明宗李嗣源仍然在位,但“明宗盛世”已經可以在邏輯上畫一個不圓滿的句號了。從李從榮登上曆史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國曆史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我們權且稱之為“誰主中原”。

下麵,我們就站在上帝視角上,複盤後唐末年的這場大震動:

圍繞李嗣源繼承人的核心問題,我們把幾位最有實力的候選人資料按照年齡長幼順序,做一番簡單梳理歸納:

1,李從珂

競選優勢:年長;功勞大

競選劣勢:養子,非李嗣源親生

2,李從榮

競選優勢:“嫡長子繼承製”的第一繼承人

競選劣勢:口碑不好,群臣不擁護

3,李從厚

競選優勢:長得最像李嗣源,“貌類明宗,尤鐘愛”,“明宗以其貌類己,特愛之”;群臣擁護

競選劣勢:“嫡長子繼承製”的第二繼承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