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殺了一個叫安希倫的宦官,罪名是“受安重誨秘密指使,窺伺皇帝起居”。
窺伺皇帝起居,就是刺探皇帝的身體健康狀況及出行規劃,一般來說,這不是臣子對皇上的關心,而是謀反的跡象。
敲山震虎,宣判書裡說的明明白白,這家夥是受安重誨指使,從犯已伏法,主謀安重誨還能逃脫法律的製裁嗎?
安重誨大為驚恐,於是趕緊上疏,請求辭去河中節度使。
李嗣源批準,讓他以太子太師致仕。
就在李嗣源下詔批準安重誨辭職的當天,安重誨在京師的兩個兒子安崇讚、安崇緒從京師出發,趕赴河中。
兄弟倆剛進家門,就把安重誨嚇了一跳。安重誨大驚失色,驚呼道:“你們怎麼回來了?”
有的史料說他倆是因恐懼而私自逃回。實際則是被人設計陷害。
按照慣例,領兵在外的將領或大臣,都要把家眷留在京師,表麵上是主公賜給的特權,在首都給將領子弟安排一個公務員的工作,實際則是扣為人質,以防大將陣前倒戈叛變。因此,私自迎接家眷到前線或所轄軍鎮,是一大忌諱,是謀反的重要罪證。
朱珍在曹州時就因私迎家眷而使朱溫生疑猜忌,並最終揮淚斬朱珍;李嗣源的長子李從審也是被李存勖留在身邊,並因“明宗入魏”而慘遭殺害;孟知祥把家眷從太原私接到成都,因為他真的要造反……
如今,兩個傻兒子被人忽悠到河中,這不明擺著是自己“謀反”的鐵證嘛!
安重誨都來不及臭罵兩個傻兒子,第一時間把這倆蠢貨捆起來,寫一封奏章解釋來龍去脈,向皇上表忠心,然後派親信攜帶奏章、押解著兩個兒子,速回京師澄清事實。
第二天,一個與安重誨關係較好的宦官來到河中,見到安重誨之後,立刻放聲痛哭,久久不能平複。
那種不詳的預感越來越強烈了,等這位泣不成聲的宦官慢慢喘勻了氣,終於說出了一個晴天霹靂:有人告你謀反,皇上已經緊急征調陝州保義軍節度使李從璋出鎮河中,又派步兵指揮官藥彥稠率兵來河中,來者不善啊!
下麵的這段記載非常感人,可以說是催人淚下了,特此聲明,下文並非杜撰,皆是正史翻譯:
安重誨聽完宦官的敘述,沒有表現出絲毫驚慌恐懼,反而流露出了慚愧和自責,他說道:“我深受皇恩,到死都報答不完,怎會謀反?隻不過是奸人誣陷罷了,然而這會讓皇上擔憂,還麻煩朝廷調動大軍,勞民傷財全是為了我,這就是我的罪惡啊!”
安重誨的兩個兒子剛走到陝州,就被扣押囚禁,李從璋等也已經控製了河中地麵的所有進出通道。不可一世的安重誨如今成了甕中之鱉。
李嗣源派皇城使翟光鄴為中央特彆調查組,到河中負責調查“安重誨謀反”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