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開國之雄(2 / 2)

其中一個小故事還是比較有趣的,一個叫徐寅的人,當初途徑汴州,為了巴結朱溫,而寫了一篇《過大梁賦》,其賦盛讚朱溫,並對朱溫當時的勁敵——河東李克用冷嘲熱諷,極儘挖苦。罵人彆揭短,李克用天生大小眼,這是他最忌諱的生理缺陷,而且他出身沙陀,夷狄胡虜也,也是他的忌諱,結果在這篇賦中,徐寅用四個字就概括了李克用的兩大缺陷,其文曰:

“千年漢將,憑吉夢以神符;一眼匈奴,望英威而膽落。”

獨眼雜胡,看您(朱溫)一眼就嚇尿了。

朱溫覽賦大喜,因為他不久剛剛夢到“千年漢將”——淮陰侯韓信,在夢中,韓信傳授給朱溫作戰兵法。而徐寅的賦中竟然與朱溫的夢境完美貼合!於是當即重賞五百匹絹。

有人偷偷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了李克用。“一眼匈奴”四個字把李克用氣得暴跳如雷。

王審知向李存勖稱臣的時候,李存勖問福建來的使者,“那個叫徐寅的,在你們那兒吧?”

使者不敢隱瞞,如實告之。

李存勖內心悲痛,追憶先父,悲傷且憤怒道:“回去告訴王審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那個徐寅侮辱先父,我豈能饒他!”

王審知知道李存勖是要自己殺了徐寅,但他左右權衡之後,還是沒有殺徐寅,隻是將他雪藏,不予提拔而已。

而徐寅也一怒之下甩袖而走,臨走前撂下一句話:“丈尺之水,前陂後堰,安能容萬斛之舟乎?”

王審邽死後葬於晉江皇積山,他碑文就是出自徐寅之手,其中一句“皇者天皇,積者勳積”被人們認為是獻媚舔菊之辭。

徐寅是唐末五代時的著名文學家,《徐正字詩賦》錄其賦八篇,詩三百六十八首。

大唐昭宗乾寧元年(894)進士登第。當時的考試題目是“止戈為武”,徐寅的這篇應試作文《止戈為武賦》是那次省試中唯一一篇得以流傳後世的。

當時李茂貞氣焰正盛,稱兵犯闕。而徐寅敏銳捕捉到了朝廷的良苦用心,於是在文章中表達了停止戰爭、休養生息,才是君王的最高武德的主體思想,等於幫戰敗的昭宗開脫:不是我打不過你李茂貞,隻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徐寅憑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文采,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

客觀而論,我們不能因徐寅曾諂媚朱溫,就說他奴顏婢膝無骨氣,為當權者歌功頌德唱讚歌,是文人雅士的日常任務,當然從古至今也不乏清高孤傲之輩,他們不僅不肯媚附權貴,反而是嬉笑怒罵、極儘挖苦諷刺之能,例如三國時“裸衣罵曹”的禰衡,可他們的下場也是有目共睹的。

適當的恭維一下領導,隻要堅守道德、倫理、是非底線,就不算沒有骨氣。如果為了榮華富貴而黑白顛倒,為惡徒洗白,才算可恥,比如為製造“十六宅慘案”的韓建洗白的李巨川,或者幫侵略者奔走呼號,“老鄉們,出來吧,皇軍不搶糧食!*****圈……”那才是天殺的無恥。

總的來說,王審知坐鎮福建三十年,“一境晏然”。《十國春秋》對他的蓋棺定論是“開國之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