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饑荒(2 / 2)

彆說當地百姓了,連當地官員都跑進深山躲避。

說到這裡,就與前文的一個小伏筆聯係起來了,那就是李繼岌、郭崇韜的伐蜀大軍麵臨著後勤補給的嚴重困難,隻帶了十天左右的糧食入蜀。所以全軍上下都憂心忡忡,一旦前蜀頑強抵抗,戰事陷入膠著,那麼就如郭崇韜在進入大散關時對李繼岌說的那樣,我們將有去無回。伐蜀大軍真有點兒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意思了,沒料到入蜀之後,接連繳獲大量軍糧,才使大軍再無後顧之憂。

同光三年(925)的前半年是罕見的大旱災,後半年是罕見的水災,全國歉收,隨後發生大饑荒。與此同時,李存勖又發動了一場滅國之戰,使後唐接近崩潰的經濟雪上加霜。

年底,李存勖召開會議,商討應對災情的辦法。文武百官自宰相豆盧革以下,全都束手無策,唯有吏部尚書李琪道出了這場天災背後真正的危難根源——人禍。

李琪指出,首先應該量入為出,政府的開支和軍隊的調遣,都要參照財政稅收,留足戰略儲備,這樣即便遇到災情,也能輕鬆應對;其次,務必停止孔謙操控彙率、剪羊毛、割韭菜等赤裸裸搶劫人民的行為!

李琪的話針針見血。

所謂的“政府開支”,主要指的就是李存勖的私人花銷,尤其以打獵為主;而軍隊的調遣則是指伐蜀戰爭。好家夥,全國大饑荒,大量的人民被餓死,軍隊裡也到了賣兒鬻女的地步,您還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呐!幸虧前蜀慫出了天際,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投降了,可他萬一頑強抵抗一下呢?後果不堪設想!

指責了皇上李存勖,指責了主管財政的孔謙,李琪忠言直諫,不畏豪強。這就是郭崇韜口中那個心胸狹隘、陰險狡詐的李琪,遭郭崇韜排擠的李琪。

李存勖表示李琪同誌的意見很有建設性,應該積極對待,組織上務必充分研究、嚴格落實、貫徹執行……於是下令讓相關部門按照李琪的建議去執行。

凡是觸及既得利益集團利益的改革,一定會遭遇阻力,觸及的越深,阻力越大。這種阻力未必都是激烈的反彈、唇槍舌劍的辯論,比如李琪的這次財政改革,就遇到了太極高手,相關部門(孔謙利益鏈條)表麵上當然要無條件接受皇帝的命令,可隻是嘴上接受,實際操作起來一如既往,李存勖的命令如同廢紙一張。

而李存勖對此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的默許態度。前文說過,李存勖這個敗家子兒花錢無度,他需要有孔謙式的人物為他填補無底洞,用常規財政手段當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啦,李存勖心裡有數,他需要孔謙巧立名目、苛捐雜稅、橫征暴斂。各取所需嘛。

李琪的建議如石沉大海,再也沒了回音。

饑荒仍在蔓延,已經影響到了皇宮的飲食供應。李存勖實在沒有辦法,於是打算駕幸汴州,到汴州討吃食。

禦史言官趕緊勸阻,說與其搬家,不如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自古以來,就沒有到處要飯的皇帝!如今蜀地雖平,但淮南仍然不臣,我們還不能暴露自己的弱點。

連皇上都要蹭飯了,可見這次大饑荒有多嚴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