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郭崇韜之死4騸馬閹人(1 / 2)

【郭崇韜之死4騸馬閹人】

最初,郭崇韜與孟知祥、宦官李紹宏並為“中門使三巨頭”,其中郭崇韜的職位和權力最小,素在李紹宏之下。而且論資曆、名望、與李存勖的私人關係等等,李紹宏也全麵碾壓郭崇韜。

當李存勖籌建後唐的時候,想讓文官和宦官共同出任樞密使,以互相牽製,在當時,樞密使的權力是最大的,郭崇韜作為“文官一哥”,無可爭議地成為後唐樞密使的候選人之一,而宦官方麵自然是李紹宏。

因李紹宏素在郭崇韜之上,算是郭崇韜的老領導、老上級,因此郭崇韜奏請讓李紹宏出任宣徽使,而讓昭義軍監軍宦官張居翰與自己同列。典型的明升暗降,宣徽使,可以簡單理解為“內務府”,或者常被戲稱的“總管大太監”,屬於典型的“事簡位尊”,是個很適合養老的職位。

宦官張居翰的資曆、名望等各方麵都被郭崇韜碾壓,又是被郭崇韜提拔,所以根本不會對郭崇韜的地位產生威脅。事實上,樞密院幾乎被郭崇韜一人把持,張居翰隻有唯唯諾諾地隨聲附和,仰郭崇韜鼻息,手中沒有任何權利。

一招明升暗降的小伎倆,郭崇韜獨攬大權。但也因此深深得罪了李紹宏。

為了安撫李紹宏,郭崇韜設置了“內勾使”,主管三司財政,把這個管錢的肥差交給了李紹宏。而李紹宏並未因此釋懷,心中一直痛恨著郭崇韜。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形同虛設的樞密使張居翰,由於受郭崇韜的強勢壓製,而一直默默無聞小透明,直到郭崇韜不再身邊時,他才做了一件大事:篡改詔書,改“王衍一行”為“王衍一家”,拯救上千條性命。

在滅梁戰爭中,郭崇韜的意見屢屢與宦官李紹宏相左,而最終的實踐又都表明郭崇韜是正確的,李存勖在入主汴州之後,就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心,公開說道:“幸虧聽從了郭崇韜的意見,當初要是聽從了李紹宏的,則死無葬身之地啊!”

我們可以試著想一下李紹宏當時的臉色了,他與郭崇韜之間的矛盾愈發不可調和。

李存勖滅梁後寵信宦官,而宦官、戲子伶人等也紛紛阿諛奉承,帶著李存勖走向腐化墮落。郭崇韜經常勸諫,也就因此得罪了所有的宦官、戲子伶官等。

當郭崇韜與李繼岌出征伐蜀時,曾對李繼岌說道:“殿下是皇太子,等今上百年之後,您駕坐九五,到那時,您就要革除本朝弊端,鏟除宦官毒瘤,優禮文官……俗話說騸馬不可複乘,閹了馬都不能再用,何況是閹了的人了!”

先不說他的主張跟崔胤有一拚,就說他這後半句,完全是人身攻擊,是對宦官們的極大侮辱。

隔牆有耳,這番話很快就傳到了宦官們的耳朵裡,眾宦官氣得咬牙切齒,互相說道:“堅決不能讓郭崇韜活著回來!”於是,宦官們上下運作,果真就讓郭崇韜死在了蜀地。

伐蜀的過程中,李繼岌成了擺設,軍中一切事務,無論大小,全是郭崇韜說了算,李繼岌隻負責簽字。(其招懷製置、官吏補置、師行籌畫、軍書告諭,皆出於崇韜,繼岌承命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