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王宗弼政變(2 / 2)

李嚴拿出了單刀赴會的勇氣,欣然前往成都。

王宗衍引導著李嚴晉見了大徐妃,把全家老小的性命交到李嚴手中,請求得到庇護。李嚴痛快地答應下來,代表後唐朝廷保證他們秋毫無犯。

李嚴宣讀了後唐皇帝李存勖的敕令:

“蜀地原本就是本朝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隻是因近幾十年來兵戈戰亂,道路不通,特彆是偽梁篡唐,造成了現在這種割據局麵,你們雖然也僭越稱帝,卻也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不能視作分裂國家;

而且蜀地先主王建同誌,也是本朝的大功臣,素懷忠義之心,自離亂以來,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匡扶唐室,效忠李唐;

現在王師來啦,祖國統一啦,如果你們是真心實意的投降,那麼我保證你們秋毫無犯,絕不驚擾,騙人事小狗。”

很明顯,火藥味淡了許多,王建也不再是分裂祖國的“賊王八”,而是素懷忠義之心的本朝舊臣,至於分裂國家等等一切罵名,都要由黃巢、朱溫之輩背黑鍋,特彆是朱溫,建立後梁才是萬惡之源,應該負全部責任。

後唐伐蜀所投入的全部兵力隻有六萬人,且糧餉不足,準備十分倉促。現在孤軍深入,根本沒有後續支援力量,更無後勤補給線之說(所以郭崇韜在進入大散關的時候才會發出破釜沉舟式的警告)。就這六萬人,也要散布在遼闊的蜀地,等進入成都時,後唐的兵力是很空虛的。

拿康延孝的先鋒部隊為例,在進入蜀地時,供他指揮的先鋒部隊是一萬三千人,而等他強渡綿江的時候,隻剩兩三千人,等成功登岸後,隻剩下一千餘人。

前蜀未投降的部隊尚有十餘萬,所以即便進入成都後,李繼岌、郭崇韜也沒有足夠的底氣,麵對新降的前蜀,隻能好言安撫,儘量不要刺激起他們反抗的意誌。

王宗弼的部眾仍然保持著戰鬥姿態。李嚴命他解除成都的全部武裝。

11月20日,李繼岌抵達綿州,王宗衍命翰林學士李昊起草降書順表,又命宰相王鍇起草投降信函,分彆投遞給李存勖和李繼岌,派歐陽彬前往迎接李繼岌和郭崇韜進入成都。

在降表中,王宗衍開篇即以“臣”自稱,通篇稱頌李存勖同誌的偉大光榮正確,對自己深重的罪惡做出了深刻的檢討,並表示懺悔,以及祈求後唐的寬大仁慈,大人不計小人過,在表章的末尾沒有寫年號,而隻寫“乙酉年”。

在寫給李繼岌的信函中,王宗衍的措辭更是卑微,開篇就雲“衍叩頭言”,大哥,我給您跪下磕頭了,我錯了……

在信中,王宗衍表示自己早就想回歸大唐了,最近正在商議統一大事,沒想到咱想到一塊兒去了,還勞煩您發來大軍,那我當然是趕緊放棄抵抗,迎接大軍嘍……

反正就是場麵話,誰都知道是假的,但畢竟都是一國之君嘛,還是應該道貌岸然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