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有權就是任性(1 / 2)

朱守殷,早先是李存勖的家奴,陰險狡詐,身強力壯,勇猛彪悍。李存勖把奴仆們編做一支“長直軍”,由朱守殷率領。朱守殷最喜歡搞間諜工作,專門訪查將領們的各種隱私,然後彙報給李存勖,因此被李存勖視為心腹。

後來,李存勖命令朱守殷駐守重要的據點——德勝夾城。結果被王彥章“三天破敵”。

戰後,李嗣源密奏李存勖,要求追究朱守殷的敗軍之罪,將之處決。李存勖不但不沒有治朱守殷的罪,反而提拔嘉獎了他。

朱守殷和李嗣源之間就此結仇。所以李存勖才讓朱守殷負責監視李嗣源。

朱守殷卻向李嗣源泄密,說他位高權重、功高震主,處境十分危險,最好趕緊想辦法回鎮,彆在京師逗留。

李嗣源一身正氣,回答說身正不怕影子斜。

不少史料據此說朱守殷與李嗣源關係親密,所以才警告他脫離虎口。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朱守殷丟失德勝夾城,李嗣源密奏李存勖,要求斬殺朱守殷,此事剛剛過去兩年。李存勖把這份密奏給朱守殷過目,進一步挑撥朱守殷對李嗣源的仇視情緒,然後安排他“伺候李嗣源起居”,名義上就是給李嗣源當24小時貼身奴仆,實際就是對他24小時嚴密監管。因為朱守殷恨李嗣源,所以李存勖不用擔心朱守殷會被李嗣源策反。

那朱守殷為什麼又向李嗣源泄密呢?

原因很簡單:索賄。

朱守殷作為李存勖的心腹,恃寵驕恣,與戲子景進他們一樣,成為重點受賄的對象。為了爭權奪利而陷害的忠良不在少數,後文還會就此慢慢展開。

他是要利用職務之便,對李嗣源敲詐勒索,索要賄賂,請仔細品咋他對李嗣源說的原話:“位高人臣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公可謂位高而功著矣。宜自圖歸藩,無與禍會也!”

索賄的常見套路,先嚇唬你,“你很危險啦!”然後再婉轉地給你指條明路,“不過還是可以補救的。”如何補救呢?這話就留給你自己琢磨了,還用琢磨嗎?你的救星就在你麵前。

“宜自圖歸藩”,這句最重要,前提是我們要先了解當時的大背景,比如戲子伶官、宦官、小劉氏、皇上跟前的紅人(如朱守殷)等索賄成風,不管你遇到多大的麻煩,隻要由他們替你美言幾句,你就能逢凶化吉,連袁象先、段凝之輩都能轉危為安,何況你李嗣源了。

所以那些說朱守殷與李嗣源親密的,隻是停留在文字表麵,隻見皮毛,過於膚淺。

李嗣源在朝中也並非是孤立無援,宦官李紹宏就是他的好朋友,在其他人構陷李嗣源的時候,李紹宏總會積極為他辯護。

除了對李建及和李嗣源的猜忌,另有三件小事可以窺探李存勖對待功勳將領們的真實態度:

1,貞明二年(916),後梁王檀突襲太原,張承業與老將安金全等登城拒守,拚死抵抗,李嗣昭派精銳馳援,最終打退王檀,保全太原。然而事後,所有參戰人員都沒有獲得嘉獎,因為李存勖正在河朔前線,本次“太原保衛戰”全程都沒有他的參與。

2,同光三年(925),3月,李存勖從魏州出發,到德勝夾城、楊村等昔日戰場觀光旅遊。在這片血戰的遺址上,李存勖興致勃勃,給隨從人員四處指點,吹噓自己當年的勇猛無敵和不世功績。

“予為兒童時,從先王渡河,今其忘矣。方春桃花水滿,思一觀之,誰從予者?”

有沒有一種“兄弟我在英國的時候”的既視感?

無論是三垂崗,還是黃河桃園,李存勖都在潛移默化地向部眾傳遞這種信號。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在這片土地上,多少忠勇的將士為了李存勖流血犧牲。然而李存勖沒有半點哀悼,更沒有提及其他將士們的功績,如果讓李存勖主編“後唐戰爭史”,恐怕通篇都是在講李存勖的高光時刻。

德勝渡遺址觀光,令無數將士頗為寒心。

3,當荊南高季昌等地方藩鎮進京麵聖時,李存勖都會在宴席上繼續吹噓自己的功績,伸出雙手,讓大家欣賞這雙沾滿後梁將士鮮血的手,並親口說道:“我就是用這十根手指滅了後梁!”

後梁是我李存勖一個人滅的,其他將領都是渣!

所以當這些使節和藩鎮回去後,不約而同地得出了同一個結論:李存勖誌得意滿,狂傲自大,忽視功臣,剛愎自用,時日無多!

【枯檜重華】

除了宦官、伶官,李存勖還寵信道士。因為道士總愛挑他愛聽的話說。

同光元年(923)12月,亳州太清宮道士上言:聖祖殿前枯檜萎瘁已久,再生一枝,圖畫以進。

據史籍記載,此古樹於唐高祖武德二年枯檜重華,“安史之亂”爆發後,萎縮枯萎,玄宗李隆基自蜀歸京之時,枝葉複盛,此後國運衰微,此樹再次枯萎。如今,李存勖入主洛陽,複興大唐,於是此樹再次複蘇,新長出二尺長的新枝。

這馬屁拍的有理有據,婉轉含蓄。

李存勖非常高興,詔令史官必須將此事載入史冊。李存勖親自評論轉發,說枯檜再生,應皇家再造之期,“同上林仆柳,祥既葉於漢宣;比南頓嘉禾,瑞更超於光武”。

在簡短的詔書中,李存勖使用了兩個著名典故:

1,開創“孝宣中興”的漢宣帝劉詢。上林苑已經枯死的柳樹複生。

2,開創“光武中興”的漢光武帝劉秀。據說他出生時,產房裡紅光滿屋,而且縣裡發現一莖九穗的嘉禾瑞苗,這也是他名字“秀”的來曆。

既然皇上願意聽,道士們就不再閒著。

僅僅過了一個月,同光二年(924)正月,就在李存勖郊天之前,長安昭應縣華清宮道士張衝虛上言:天尊院枯檜重生枝葉。

這種事情沒必要過度解讀,枯樹重生也罷,多穗嘉禾也罷,雖然稀奇,但終歸是符合自然法則的,總比龍見於田、麒麟騰空、千歲白鹿要可信的多。

道士們博取了李存勖的歡心,贏得了一定的寵信,也加入到受賄、乾涉朝政的隊伍中。

【姬妾成群】

李存勖的後宮規模是個龐大的數字,僅被收錄進《家人傳》的就有18人,而他的實際妃嬪數量絕不止於此。空口無憑,有史為證:

“至莊宗時,後宮之數尤多,有昭容、昭儀、昭媛、出使、禦正、侍真、懿才、鹹一、瑤芳、懿德、宣一等,其餘名號,不可勝紀。”——《新五代史》

以上列舉的隻是妃嬪的名號,即等級,各名號之下通常不止一個名額,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叫法和名額規定。民間俗稱的“三千佳麗”也隻是一個誇張說法。

按周禮,天子的正妻稱“後”,限員一人,即皇後;往下依次是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自周以後,曆朝曆代都有所改進,但無論怎麼改,有兩個基本規矩是萬世不變的:皇後為後宮之首,隻有一人;其餘名號以下可有多人,名號可以根據皇帝的喜好私人訂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