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亡國之臣(2 / 2)

第三次叛亂失敗後,耶律剌葛被耶律阿保機囚禁。貞明三年(917),耶律剌葛帶著兒子伺機叛逃,投奔到河東李存勖帳下,尋求政治庇護,李存勖將他收做養子,給予刺史之職;貞明四年(918)12月,胡柳陂之役,耶律剌葛又攜帶妻子叛逃後梁。

實際論輩分,耶律剌葛應該是李存勖的叔叔,因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結拜為兄弟,後來的石敬瑭也是以此為依據,認耶律德光(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做乾爹。李存勖把叔叔收做養子。

李存勖以耶律剌葛反複無常、背叛兄長、叛國投敵、辜負皇恩等罪名滿門抄斬。

遭到貶官處理的是鄭玨、劉嶽、王權等人。理由是他們世代受大唐王朝恩德,卻在後梁擔任高級職務,數典忘祖!鄭玨,不多介紹;劉嶽,劉崇龜之侄;王權,王龜之孫(王龜,王式之兄)。

後梁禁軍將領陸思鐸,精於騎射,常在箭簇上銘刻自己的姓名。在夾河對峙中,陸思鐸曾對李存勖射擊,射中馬鞍,李存勖將箭矢拔下來,珍藏至今。現在,陸思鐸跟著大家一起投降,跪拜請求寬恕,李存勖麵帶微笑,忽然從身後拿出這支箭矢,讓陸思鐸辨認,“這支箭,差點兒要了我的命。來來來,你看看,認識它嗎?”

陸思鐸看了一眼,嚇得魂飛天外,立刻伏地求饒。

李存勖好言撫慰,表示非常欣賞他,並對他提出要特彆赦免。之後,仍然任命陸思鐸掌握禁軍兵權。

原後梁帝國的地方藩鎮們,通過上疏或者親自進京的方式向李存勖表示歸降。其中,宋州宣武軍節度使、“外戚幫”骨乾、朱溫的外甥袁象先,是第一個進京朝見的地方藩鎮;陝州鎮國軍留後霍彥威(霍存養子)是第二個。名標青史,遺臭萬年。

李存勖舉辦宴會,大宴後梁降臣降將。酒酣,李存勖忽然用手指向周圍一比劃,衝李嗣源說道:“這些人,都是之前跟我為仇作對的勁敵,今天能坐在一起喝酒,全是你這個急先鋒的功勞啊!”

話音未落,戴思遠、霍彥威等人齊刷刷離席,跪地磕頭謝罪。這句話太嚇人了,陛下您啥意思?

李存勖尷尬苦笑,忙命他們平身入席,“你們彆誤會,我們哥倆兒鬨著玩兒呢,與你們無關。”接著命人賜他們禦衣、酒器等,安撫他們脆弱的小心臟。宴飲如故,儘歡而散。

齊州刺史孟璆上疏請死。孟璆原為李存勖手下的一名騎兵將領,當年李存勖與劉鄩在莘縣對峙時,孟璆率領所部七百騎兵叛晉投梁,被後梁委任為齊州刺史。如今李存勖滅梁,孟璆惶恐不安,於是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

“陛下,我知錯了,請您開恩,隻殺我一人,彆殺我全家好嗎?”

李存勖派人怒斥孟璆,“你小子在我最危急的時刻,率領七百騎兵叛變投敵,現在你還有何麵目與我相見!”

孟璆嚇得魂不附體。

使者停頓了一下,忽然變了個輕鬆的神情,“所以——就不用去京城見麵了,繼續當你的刺史吧。”

李存勖表現出了大度,更表現出了幽默和頑皮,饒恕你可以,但要先嚇唬嚇唬你。不久之後,孟璆由齊州刺史改為貝州刺史,叛逃的黑曆史一筆勾銷。

李存勖下詔:原後梁所有藩鎮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及刺史等,一律維持原狀,新中央政府(後唐)不再派人接替;原先從後唐叛逃後梁的官員,也一律既往不咎。

隨著赦免詔書的下達,原後梁帝國所任命的五十多個地方藩鎮無一例外,全部上疏歸順,向後唐政府宣誓效忠。

河中朱友謙欣然來朝,賜名李繼麟,令皇子李繼岌以兄事之,寵遇無比;

最先來朝的袁象先,賜名李紹安;

第二個來朝的霍彥威,賜名李紹真;

盜墓賊溫韜,賜名李紹衝;

獻計平梁功臣康延孝,賜名李紹琛。

潭州馬殷派兒子馬希範帶團,親來進貢稱臣,並呈獻上都統印信、境內文武百官花名冊,以示歸順;

荊南高季昌,這孫子更為乖巧,主動上疏要求改名避諱,因“昌”犯了李存勖祖父李國昌的名諱,請求改名為“高季興”,並請求朝廷批準自己進京朝見、述職。隨後隻帶領三百貼身騎兵護衛,進京麵聖。封南平王;

杭州錢鏐遣使祝賀;

鳳翔李茂貞遣使祝賀;

淮南楊溥派使節祝賀;

前蜀王衍派使節祝賀;

南漢劉岩派使節祝賀……

一個嶄新的帝國冉冉升起了,從此進入到“五代”中的第二代,後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