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酒的盧質,脫穎而出。然而盧質“性疏逸”,放縱不羈愛喝酒,竟然不願當宰相,堅決辭讓。盧質向李存勖推薦了兩個人才:定州義武軍節度判官豆盧革、河東觀察判官盧程。二人分彆擔任左、右丞,盧質隻當禮部尚書。
4月25日,李存勖在魏州舉行登基大典,正式稱帝,大赦天下,改“天祐二十年”為“同光元年”。
李存勖的國號是“唐”,史稱“後唐”。從中可以看出李存勖集團的政治智慧。如果按照慣例,李存勖建國稱帝,國號應該是“晉”,因其爵位是“晉王”。然而李克用、李存勖一直以唐朝皇室成員的身份自居,多年來又打著匡扶唐室的旗號,所以從法理上說,李存勖不是“建國”,而是“複國”。
朱邪赤心幫助唐王朝平定“龐勳之亂”,被賜名李國昌。下麵是重點,敲黑板:李國昌入皇室宗籍,屬鄭王房係。所以,與一般的“賜國姓”不同,李國昌是編入皇室宗籍的,是被皇家認可的皇室成員。李存勖可以底氣十足地說,“我李存勖的李,是李世民的李,我也是高祖太宗子孫。”
李存勖死後的廟號是“莊宗”,是“宗”而不是“祖”,說明他的繼任者也在維護、打造河東集團的政治形象,強調他們是大唐王朝的合法繼承者,而不是新王朝的開創者,他們繼承的是李唐王室的衣缽,不是割據稱雄的軍閥。
這裡必須強調,維護唐朝、認可這種傳承體係,是後唐政權的法理依據和政治基石。而篡奪唐室的朱溫集團,則必須予以全麵否定,這是後唐政權的政治正確。此後我們還會詳細展開。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了,“五代”是梁唐晉漢周,然而它們的實際更迭並非無縫銜接,既有重疊也有中斷,比如後梁和後唐,就有六個多月的重疊並存期。923年4月,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改元同光,10月攻入汴州,後梁滅亡。在這段期間,本書仍以後梁朱友貞年號“龍德三年”,10月之後再改用後唐李存勖年號“同光元年”。
李存勖下令,把魏州升格為興唐府;把太原府稱西京;鎮州升格為真定府,稱北都。
追尊祖上三代都為皇帝,在太原府建立皇家祖廟,裡麵供奉著七位先帝: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懿宗李漼、昭宗李曄、懿祖朱邪執宜、獻祖李國昌、太祖李克用。李先生的父親朱邪老爺子……甭管了,反正我們有李唐皇族血統。
據記載,唐懿宗年間,某日星象有異,金、水、土、火四星聚於畢、昴。畢、昴同為二十八星宿之屬,古人以畢、昴為冀州分野。相關部門奏報懿宗皇帝,說這種星象預示著趙、魏之地(鎮州成德軍境內)將出現一位王者。
於是,唐懿宗下詔,命時任鎮州成德軍節度使王景崇穿上天子的禮服,由中央派來全套的天子臨朝所需設備,王景崇的官屬們衝他三跪九叩,王景崇奉詔扮演了三天皇帝。以此來化解星象之征兆。
49年後的今天,李存勖果然於魏州登基稱帝,印證了畢、昴之下出王者的星象。
當然,這也是政治宣傳的需要。另外,王景崇37歲就病逝,就可能與這次過家家有關,背不起,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