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諸皇同框(1 / 2)

【諸皇同框】

李存勖前往魏州大本營,慰問一下人民群眾受傷的小心靈,順便征調走數萬壯丁,到德勝夾城充當苦力,擴建德勝北城。

後梁軍隊日夜襲擾,雙方每天都要爆發衝突,大小百餘戰。

期間,一名弓兵指揮官在交戰中,遭遇後梁軍隊的集火(先殺射手!),馬鞍上的皮帶都被砍斷,緊急時刻,另一員將領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他,自己則換騎這匹斷帶的戰馬,並主動殿後,幫弓兵指揮官撤退。

二人終於死裡逃生,返回營寨。從此,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被救的這位弓兵指揮官,是李嗣源的女婿,名叫石敬瑭;救他的這位將領,名叫劉知遠。

二人身上有許多共同的標簽,例如祖上都是沙陀人,再比如,兩人將來都會當皇帝。

從朱溫建立後梁(907),到趙匡胤建立北宋(960),“五代”總共約53年的曆史。53年裡,換了五個朝代(梁唐晉漢周),出了八姓十四帝,平均三年半就要換一個皇帝,政權更迭如同走馬燈一樣。

八姓十四帝,指的隻是“五代”的天子,即傳統意義上的中原正統王朝,而不包括“十國”中的割據小政權,前蜀王建、淮南楊氏、南漢劉岩等均不在此之列。

所以五代時期存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幾乎是空前絕後的景觀,我將其稱之為“諸皇同框”。當我讀五代史的時候,腦海中總會不由自主地閃現出一幅幅有意思的插圖,比如這一次:

畫麵是橫軸的,左麵是汴州皇宮,朱友貞一副昏君派頭,四周圍繞著幾個尖嘴猴腮、阿諛諂媚的奸佞小人(外戚幫);畫麵中間是寬廣洶湧、沙黃中泛著血紅的滔滔黃河水;右邊可見遠近兩座城寨,分隔黃河兩岸,是為德勝夾寨,近處則是兩員將領疲憊而又慶幸的側影,他們的身後是兩匹戰馬,其中一匹的馬鞍不翼而飛,兩員將領的前麵不遠處,是一隊出城歡迎的人群,看樣子是剛從遠處的城寨中走出,走在最前麵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人,他的身後則是一老一少兩人。

這幅畫應該說幾乎是寫實的,唯一的寫意就是在距離上,因為不可能按照實際比例讓汴州和德勝渡同框。

這幅插圖可以叫做“夾城之役”,也可以起個小名,叫“諸皇同框”。因為在這一個鏡頭裡,集中出現了三個朝代的六位皇帝:後梁(朱友貞)、後唐(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

六位帝皇丸。

羅貫中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就有一個著名橋段,“五龍逼死王彥章”,但把上述的李從珂替換成了郭威(後周太祖)。畢竟是演義,不是正史。

河東與後梁在德勝夾城血戰正酣,兗州方麵派來了使節劉處讓,麵見李存勖,請求河東速發援兵,解救兗州危急。

一年多以前,正是因為兗州張萬進投降,李存勖才以麻家渡為突破口,南下襲擊後梁的。有道是戰局飄忽不定,河東隨機應變,突破黃河天險後,沒有向東支援兗州,而是向西逼近汴州。

兗州張萬進通敵謀反後,朱友貞重啟劉鄩,讓劉鄩掛帥征討。

張萬進閉城堅守,距今一年有餘。期間,張萬進屢次催促李存勖回師救援,而李存勖沿河苦戰,勝負難分,實在分身乏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