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事件發生在4月。5月,朱溫“疾甚”,次月“疾增甚”。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朱溫遇弑】
朱溫心目中有三位合格的接班人,長子朱友裕、侄子朱友寧、朱友倫。隻可惜這三人全都先於朱溫而死。
剩下的子侄,就是朱溫口中的“豬狗耳”,沒一個成器的。
在這些“豬狗”中,有博王朱友文(養子)、郢王朱友珪、均王朱友貞、康王朱友孜等等。
其中,康王朱友孜長得最特殊,史籍記載“目重瞳子”,跟項羽有的一拚,因此總是自認為能當天子。他除了長得比較特殊外,再無其他可圈可點之處。他之所以青史留名,隻是因他後來密謀刺王殺駕,事情敗露而被殺。
均王朱友貞,是張惠夫人所生,是朱溫的嫡長子。不過,朱溫似乎不太喜歡這位嫡長子,很多史料都可以提供側麵依據,我們會在後文一一展開。
郢王朱友珪,是個私生子。前文我提醒過,當時,朱溫掠地亳州,召營妓侍寢,一月餘,當朱溫要離開時,該營妓告之自己身懷有孕,但朱溫出了名的怕老婆(張惠),又因其身份卑賤,所以不敢將她帶回,就將她暫時安置在亳州,後來,她托人報喜,言說產下一名男嬰。朱溫非常高興,當即給這孩子取了個乳名——遙喜。
一直等到前幾年張惠夫人病逝,朱溫才敢把這個遙喜接到身邊。這個遙喜,就是朱友珪。
毋庸置疑,朱友珪如今雖貴為“皇子”,卻根本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幼缺乏父愛,母親還是一位特殊行業的從業人員。朱溫當然也是相當不看好他的。
挑來挑去,朱溫覺得隻有養子朱友文可以做合格的接班人。
朱友文,原名康勤,追隨朱溫多年,一直很受信任,屢屢被委以重任,現在,更是被任命為東都留守,這個職位基本就是太子專屬。
就連朱文友自己似乎也有這種強烈的預感,在東都留守任上,嗜酒放縱,不理政務,徹底放飛了自我,並且擅自興兵討伐境內“叛匪”。
擅兵、專殺,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能容忍的底線。遠看朱珍,近瞧王重師。然而朱友文卻毛發未傷,連句訓斥都沒有。最後還是朱友文覺得有點兒過意不去,於是親自到朱溫行宮覲見述職,請求朱溫早日還宮。
這些,都是主流史觀,也是現存史書中的統一口徑。
我一直覺得,後梁的這場政變沒那麼簡單,背後一定有隱藏更深的陰謀,但真的是無法考證。因為這段曆史顯然是經過精心改寫的。至於什麼人改寫,為何改寫……權且按現存史書敘述:
6月1日,朱溫命大謀士敬翔將朱友珪外放到萊州,當萊州刺史,並且要他立刻啟程,不得耽誤。當時隻是傳出口諭,而沒有下達正式詔書。
朱友珪聽說後非常害怕,因為萊州遠在山東半島最東部,遠離帝國中心,且當時的慣例就是一貶再貶、尋賜自儘。此前,朱友珪因犯了小錯,遭朱溫鞭笞,在得到外放萊州的消息後,惴惴不安。
這時候,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探聽到一個消息,說朱溫打算傳位給養子朱友文,並準備派人去東都傳喚他進京。
朱友珪大為驚恐,左右親信勸他抓緊行動,不要錯失良機而任人宰割。
於是,朱友珪換穿衣服,潛入宮中,秘密聯係了禁軍將領韓勍,威逼利誘,二人一拍即合。隨後,韓勍派人與朱友珪秘密潛入皇宮大內。
夜半三更,朱友珪砍開寢宮大門,闖入寢宮,禦醫們四散驚逃。
朱溫瞬間驚醒,大聲喝問:“誰人造反?”
朱友珪回應一聲:“我!”
朱溫悔歎之餘,說道:“我早料到是你這個賊子了,隻恨之前沒把你殺了。怎麼,你還敢弑父嗎?”
朱友珪的一名親信馮廷諤,上前持劍擊砍。朱溫上演秦王繞柱跑,馮廷諤揮劍,多次劈砍到柱子上。
朱溫重病已久,體力不支,最終倒在床上,馮廷諤追上前,終於刺中朱溫的腹部,力氣太大了,一劍將朱溫刺穿,刃透於背,朱溫肚破腸出。
未等朱溫咽氣,朱友珪就扯下床單被褥,將朱溫裹起來,就地深挖大坑,把朱溫活埋。
朱溫就這樣被自己的私生子弑殺。
裹在床單中的他並未斷氣,他在默默流淚:
“孩子啊,我豈是貪生怕死?我豈是貪戀皇權?我哭的豈隻是我自己?我哭的是咱朱氏滿門,是大梁的江山社稷。
李存勖不亞其父,文韜武略,甚至不在我之下。你們這幫兄弟,全捆一塊兒也不是他的對手!
我看到了,在不遠的將來,李存勖將入主兩京,大梁將不複存在。咱家跟他家有深仇大恨,你們這幫小崽子豈會有好下場?覆巢之下無完卵。刀刀斬儘、個個殺絕,連我都難保不會開棺戮屍、挫骨揚灰啊!”
亦或者,朱溫想到了大哥朱全昱的警告,他連弑唐朝二帝,篡唐自立,朱全昱把他罵了一個狗血噴頭,最後大喊,說咱們朱家馬上就要麵臨滅族之禍了。
帶著無限的悔恨、遺憾、不甘,朱溫死不瞑目。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