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對此嗤之以鼻,回信斷然拒絕,聲稱自己有生之年不敢變節!
在回信中,李克用稱驚聞王建稱帝之言,“淚下沾衿,倍鬱申胥之素;汗流浹背,如聞蔣濟之言”。
申胥,即伍子胥,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其父兄誅殺,伍子胥逃到吳國,發誓一定要滅了楚國,最終幫吳王闔閭大破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刨墳掘墓,鞭屍泄憤;
蔣濟,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參與“高平陵事變”,幫司馬懿篡奪曹氏江山。據說,蔣濟隻是很傻很天真,相信了司馬懿的謊言,親自遊說曹爽,說司馬懿隻是想奪權,不想殺人,怎料司馬懿卻在曹爽交權後大開殺戒,曹爽等人被誅三族。隨後司馬懿對蔣濟加官晉爵,以酬謝他在“高平陵事變”中的出色表現,蔣濟因愧對曹爽而拒絕接受,不久之後在無限地自責中抑鬱而終。
李克用拿王建比作伍子胥、蔣濟。
回信中,李克用將朱溫罵作王莽、蚩尤。王莽篡漢,漢文化之敵人;而蚩尤就更不用多說了,是華夏文明、炎黃子孫的頭號公敵。
李克用在信中說自己是“經事兩朝,受恩三代”,位至將相,且自己是李氏皇族宗親。沒錯,其父朱邪赤心平“龐勳之亂”有功,當時賜之國姓李,並編入皇室宗籍,隸鄭王房係。所以李克用可以驕傲地宣稱自己也是太宗李世民的子孫。
如此一來,我李克用能稱帝自立嗎?肯定不能。因為你們要麼是“不顯受於漢恩”的孫權,要麼是“微興於涿郡”劉備,你們這幫暴發戶“得之不謝於家世,失之無損於功名”,怎能跟我比?
李克用一頓冷嘲熱諷,表明了自己忠於唐室的態度。
對於稱帝建國一事,王建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即便無人響應,王建還是義無反顧地據蜀地建國稱帝。
在朱溫建立的後梁的同年9月,蜀王(唐冊封)王建正式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建都成都府,疆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四川大部、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西部。
登基之前,王建率領百官及全體人民大哭三天,以示對唐王朝的哀悼,借以表明開國建號在法統上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如同劉備哭祭漢獻帝一樣。
隨後,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大赦天下等不必細表。
有意思的是,王建在開國之初,沿用大唐年號,但沿用的是卻不是“天祐四年”,而是“天複七年”。
天祐是哀帝的年號,而王建沿用“天複”而非“天祐”,表明他認定哀帝是朱溫的傀儡而不予以承認。這同樣是出於政治正確的考量,拒絕承認朱溫是王建稱帝的政治基礎。
鳳翔李茂貞近年來接連遭遇重創,實力受損嚴重,特彆是在“鳳翔之圍”之後,史籍記載李茂貞“兵力殫儘,垂翅不振”,“府庫空竭”。他的一個養子李彥琦幫他走出了困境,李彥琦借道甘州出訪回鶻,與之貿易,兩年後“美玉、名馬相繼而至,所獲萬計”。
李茂貞不敢學王建,對外依舊保留唐朝的封號——岐王,對內雖無稱帝之名,卻行稱帝之實。李茂貞設置王府,任命文武百官,他所住的地方稱“宮殿”,妻子稱“皇後”,官員呈遞的報告稱“表”,出行所用的也是皇帝儀仗。
在公元907年,中華大地上同時存在三個年號:天祐四年、天複七年、開平元年。中華大地在這一年正式步入“五代”時期,混亂與分裂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