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父母官的政績了,沒有朝廷嘉獎表彰了,也沒有“最美孝子”、“最美兒媳婦”等榮譽稱號了,更沒有任何的補貼、獎賞,您愛割不割、愛切不切。
結果詔書一下,再也沒有截指割股的“孝子”了。
其實截指割股這種行為除了給政府帶來財政負擔之外,也是一種不正之風。父母死了就要自殘,無形中成為一道道德枷鎖,綁架眾生,政府決不能將此作為正能量大力弘揚。媒體要注重輿論導向,要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彆亂帶節奏。
6,大赦天下
除了為前朝遭貶官員翻案外,朱溫還特赦了“跋隊斬”製度下的逃犯。
前文講述朱溫發家史的時候,提到過他設立的“跋隊斬”製度,即給軍士臉上刺字,如果某連隊長官死了而手下士兵生還,就將士兵全部斬首;如果士兵戰死而長官存活,就把長官殺死。簡言之,戰友們要麼同生,要麼共死。這項命令使得汴軍的戰鬥力爆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臨陣逃脫的現象。
然而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一旦長官陣亡,士兵們就不敢回營,從而逃亡,而又因臉上有刺字,也不敢回家,隻能嘯聚山林,落草為寇。
“跋隊斬”既提高了汴軍的戰鬥力,又滋生了大量土匪流寇,使得境內匪患猖獗,反過來又影響到了朱溫集團的統治。
所以朱溫下詔,特赦“跋隊斬”的逃兵,既往不咎,準許他們返回故鄉。
7,減免賦稅
連年征戰使加重了百姓負擔,朱溫下詔,減免租稅,讓百姓休養生息,極大提高了人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於是人戶聞之,皆忘其倦)。
8,追認烈士
追贈成汭太師,追贈杜洪太傅,立祠紀念,二人的子孫宗族享受烈士家屬待遇,錄用為官。
當初淮南楊行密侵襲鄂州杜洪,荊南成汭奉命支援,卻因遭盟友背叛,背後捅刀。成汭兵敗,投江殉節;杜洪被俘到淮南,堅貞不屈,一句“不忍負朱公”觸怒楊行密,英勇就義。
朱溫因二人“皆以忠貞歿於王事”,而將二人樹立為忠貞典型,成為宣講課的必講事例,號召各地藩鎮向成汭、杜洪同誌學習。每逢朱溫到部隊中巡視、訓話,也總要宣講二人的忠義事跡。
另因成汭之姓氏犯朱溫父親朱誠之諱,故而賜姓周,所以有部分史書稱其為“周汭”。無論是其曾用名“郭禹”,還是追贈“周汭”,本書遵慣例始終以其本名“成汭”呼之。
其後,死於潞州前線的將士,全部追封烈士,政府為烈士妻女發放撫恤金。
以成汭、杜洪為代表的已故臣屬獲追封、追贈,子孫得以厚待,使朱溫勢力內部的成員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堅定了信仰,統一了思想,增強了集團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