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集團的請求被朝廷拒絕,讓三位大帥感覺很沒麵子。
中央“得罪”關西集團的事還不止一件:
中央禁軍在京畿地區有八個軍事基地,其中一個靠近華州,另一個靠近邠州。華州鎮國軍韓建和邠州靜難軍王行瑜,便想近水樓台先得月,將其據為己有,於是上奏朝廷,請求劃撥。
掌管禁軍的宦官強烈反對,說這是天子禁軍,怎麼可以被地方藩鎮拿去!於是朝廷斷然拒絕了韓建和王行瑜的請求。
這是讓關西集團不爽的第二件事。
當關西集團通過“倒楊運動”控製了朝廷之後,靜難王行瑜向朝廷提出要當尚書令,被駁回。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由尚書令登上皇位的,所以從那時起,就不再授予尚書令一職,隻有後來的郭子儀,功勞太大,才被破天荒地授予尚書令,而郭子儀也始終不敢接受。
討封尚書令不成,王行瑜非常不爽,這算是第三件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讓關西集團相當不爽,那便是昭宗的最後抗爭。
【最後抗爭】
昭宗的抗爭從未停止。特彆是遭受到來自關西集團的壓迫之後,更加迫切地要尋找突破口。
辦法則還是那兩條:培植一支忠於皇帝的文官集團;擁有一支效忠於皇帝的武裝力量。
在含恨撤掉宰相杜讓能之後,昭宗提拔韋昭度做宰相。
韋昭度也同樣符合昭宗的人事錄用標準。
首先是忠。
黃巢進犯長安的時候,韋昭度從僖宗幸蜀;當僖宗在鳳翔遭李昌符攻擊時,韋昭度將妻兒老小送到禁軍裡當人質,換取禁軍信任,以攻擊李昌符叛軍。韋昭度對皇家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是個經曆過考驗、值得信任的同誌。
其次,韋昭度有過帶兵經驗。
曾作為征剿總司令,入蜀作戰,與王建一起攻打西川陳敬瑄。後來,被王建使奸計,逼回朝廷。王建得以割據西川。
第三,韋昭度也因征蜀不力被革職查辦,發落到東都洛陽,剝奪了一切實權,實際就是政治生涯判了死刑。
這才是昭宗提拔他的最關鍵所在,讓韋昭度鹹魚翻身,從養老院接到國務院,韋昭度將對昭宗皇帝感恩戴德,會更加披肝瀝膽,以酬謝昭宗皇帝的重啟之恩。
除了韋昭度,昭宗還提拔了另一個人,崔胤。
崔胤的父親是崔慎由(宣宗朝宰相),他的叔叔是崔安潛(不用介紹了吧),崔氏家族在唐朝中後期是聲名顯赫的,幾代人均在朝中做高官。
而這位崔胤卻與先人不是同一品種,史籍記載崔胤此人“長於陰計,巧於附麗,外示凝重而心險燥”,“喜陰計,附離權強,其外自處若簡重,而中險譎可畏”。總之,崔胤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勢利眼,善於攀龍附鳳,結黨營私,內心險惡而毒辣。
他的叔叔崔安潛十分了解他,曾對身邊人說,“我父兄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門戶,早晚要敗壞在崔胤手裡!”
在“倒楊運動”中,宰相崔昭緯暗通關西集團,內外勾結,逼死了宰相杜讓能。崔胤果斷抱住崔昭緯的大腿,搖尾諂媚。
於是,崔昭緯屢屢推薦崔胤。
提拔崔胤,昭宗多半是迫於關西集團的壓力,因為崔昭緯是關西集團在朝廷中的代理人。讓崔胤做宰相,昭宗多少有些半推半就。
之後,昭宗又提拔鄭綮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