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王建入川(2 / 2)

王建在家中排行第八,因其潑皮無賴,故在家鄉得“賊王八”之美譽。田令孜將王建認作養子後,也以“王八”為昵稱呼之。

在田令孜看來,王建是受了自己的牽連,遭“楊派”排擠打壓,迫不得已才在兩川搞事情。要想安心還不簡單?隻要自己寫一封書信,便可將賊王八召喚到身邊。

並且新主登基之後對田閹一黨蠢蠢欲動,王建彪悍勇武,正好可以用來增加西川實力。召王建如西川,一舉兩得。

王建攬信,大喜過望,急忙一路向西,先到梓州(東川總部)找顧彥朗,把妻兒老小托付給他,說乾爹叫我去成都,我這就馬不停蹄地伺候他老人家去,順便拜見一下我大爺(陳敬瑄),求他老人家能給我換一個大一點兒的州,我就心滿意足了。

之後便率領兩千精銳士卒,侄子王宗會、養子王宗瑤、王宗弼、王宗侃、王宗弁,啟程去成都。

當王建抵達鹿頭關的時候,陳敬瑄的參謀官李乂提醒道:“王建如猛虎,鴟視狼顧,您召他來乾嘛?這不是引狼入室嗎?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一語點醒夢中人,陳敬瑄捶胸頓足,懊悔自己的腦殘舉動,於是立刻派人傳達緊急命令:關閉各關隘卡口,嚴禁王建入川!並派重兵進駐各軍事要塞,將戰備等級提高。

王建當機立斷,立即下令強攻,一路過關斬將,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乾爹讓我來的,誰敢攔著?”

強行突破鹿頭關防線,之後是綿竹、德陽、漢州、新都,一直挺進到學射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北),眨眼之間已經兵臨城下,威脅成都府。

陳敬瑄派使節前來訓斥,“臭小子,賊王八羔子,你個龜兒子造反撒?”

王建據理力爭,“是乾爹讓我來的,我到了家門口,卻不肯開關放行,是何道理?且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已經對我猜忌起疑(顯然是王建的托詞),我現在已經進退兩難,無路可走,隻有麵見乾爹,才能解釋清楚。”

田令孜無奈,隻能親自登上城樓,向王建解釋,絕無害他之心,請他不要輕信謠言,這是個誤會。

王建急忙率領眾將官跪倒在清遠橋(成都市南門樓外護城河橋)上,剃光頭發,叩拜不止,“乾爹!我們已經無家可歸,今日剃發明誌,從此我等將徹底淪為草寇,特向乾爹拜彆!”

東川顧彥朗派弟弟顧彥暉做漢州刺史,瓜分王建的勝利果實,然後派部隊協助王建攻擊成都。

王建、顧彥朗對成都發動了猛烈攻勢,雙方激戰三天,未能攻克,於是王建退回漢州休整。

陳敬瑄趕緊向中央奏報王建叛亂一事。

朝廷派宦官攜帶詔書前來和解,又命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寫信調停。

王建不買李茂貞的賬。

你李茂貞算哪根蔥?仗借平朱玫、李煴之亂而由一個小兵火箭升到節度使高位,還真以為自己從此躋身藩鎮圈子了?一個人拜把子——你算老幾?被窩裡神腳丫子——你算第幾把手?

實際上,李茂貞還是有說話的份兒的。

於公來說,他是一方藩鎮,挺身而出充當鄰藩之間的和事佬也說得過去;於私來說,就更有插嘴的理由了,因為李茂貞也是田令孜的養子。

話說當初,李茂貞在神策軍中供職,被諸將不容,有人向田令孜搬弄是非,勸田令孜殺了他。可當田令孜見到李茂貞之後,卻認為此人不凡,日後當有一番作為,不但沒有殺他,還把他認作養子,賜名“彥賓”(是否應喚作“田彥賓”,無相關記載;田令孜的子侄輩排“匡”字,如田匡佑)。

這就有意思了,王建、李茂貞、僖宗,都是田令孜的乾兒子,陳敬瑄是這仨人的乾大爺。

兩川亂局其實是一場家務事:乾侄子乾他乾大爺,乾兄弟來勸架。

“你大爺……”

“你大爺!”

“咱大爺……”

李茂貞勸架不成。王建大肆侵擾西川,西川治下的12個州都沒能逃出他的魔掌,陳敬瑄苦不堪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