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光大智院流傳著一句話。
學生不懂的問導師,導師不懂的問蘇神,如果蘇神都解不出,那麼這一定是偽命題,題目本身就是錯的。
蘇允的唱功算不上頂尖,但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能夠做到揚長避短,論演唱水平也達到了專業水準,如果讓她參加一檔綜藝類的選秀節目,不出意外的話…
十有八九冠軍不在話下的。
大四那年,國光大學音樂係某教授,就曾建議過她去參加藍台的某好聲音節目,不過當時蘇允的重心,依舊放在專業課上,同時還要學習高等物理,數學,哲學等課程,音樂和舞蹈隻是她的業餘愛好。
她一向主次分明,目標明確,從來不會為了眼前利益而迷失了雙眼。
當年她的確具備參加好聲音的實力,不過在看過幾期節目後,她隱約發現這檔節目存在諸多問題,裡麵的水不是一般的深,主辦方存在操縱比賽的嫌疑。
俗話說,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以她當年的目光便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簡單地說,就是有錢人的遊戲。
冠亞軍,甚至後麵的名次都已經被主辦方內定了。
參加這樣的比賽,又有何意義?
結果不出所料…
幾年後的今天,這檔節目終於爆雷了,參賽隊員本質上就是資本方運作的工具,背後所牽扯出的黑幕令人瞠目結舌。
所謂紙包不住火,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壞事做多了,終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那些在資本助長下的歪風邪氣,乖張氣焰,必然會有原形畢露的一天,成為被觀眾,被市場拋棄的對象。
這便是蘇允與眾不同的地方之一,她觀察力極強,往往能夠從事物的蛛絲馬跡中,便能判斷出整個事件未來的走向。
在她所有的愛好中,人工智能排第一的,數學其次…
如今她正在攻讀人工智能,數學,物理,哲學的博士課程。
不出意外,兩年後她將取得四個學位的博士畢業證書。
一般的高材生,讀個博士已經牛逼哄哄。
雙學位便是極限了。
可蘇允卻一下攻讀了四個博士學位,同時還在一邊創業。
這並不是說她有多托大,精力有多麼旺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然讀書這事兒吧,多少還是看一點天賦的。
蘇允就好比一個滿級人類,學什麼都快,而且越難的東西,她理解起來反而容易。
就比如一條物理定理,彆人可能靠死記硬背,應付一下考試,時間一長,書本一丟,可能就忘了。
可她對於每一條定理,都會嘗試刨根問底,從不同角度去深度剖析,最終了解事物的本質。
很多人看了麥克斯韋方程後,直接無感,認為這隻是一堆符號和數字。
可蘇允在初次接觸這個方程時,便感受到了其中的美,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奇異感覺,就仿佛自己和大自然的一次最親密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