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與陶誌強自身“強悍”的工作熱情和“自律”的處事風格是分不開的。
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忙的顧不上家,尤其是這半年裡,連與家人一起吃頓飯都成了“奢望”,和女兒陶美霞也很少交流。
“鹿城鄉”是貧困鄉,鄉小學在年初時就遞交了“危房改造”的申請。因為市教育局在上半年的工作很繁忙,所以一直顧不上批複,才拖到新學期開學。不能再拖了,轉眼就要入冬,等上了凍,基建工作沒辦法開展,又要等到明年。
陶誌強很急,真心的著急。他是農村孩子,知道鄉下娃上學的不易,當年父母為了支持他上學,可以說是竭儘了全家之力,小妹甚至餓出了胃病,到現在還是靠藥物維持著身體的消化機能。
“陶局長,這就是教學樓,您看這裂縫,專家說了,危房程度已經達到二級。湊活了兩年,等明年肯定是不敢讓孩子們在裡麵上課了。”小學校長陪著陶誌強巡查著申請改造的教室。
現在的建築,出現裂痕,塌陷等問題,完全是年久失修的問題,根本涉及不到“豆腐渣”工程的原因。這幾間教室是平房,是建國初鄉裡撥了不多的建材資金,鄉親們自帶乾糧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
原則上講,這種沒有鋼筋的建築,三十年就已經到了使用年限,早該翻修或者改造。多虧是平房,如果是樓房,可能早就出事情了。
“嗯,李校長,你們的申請市教育局原則上是批準了,我回去儘快啟動程序,你們也提早做些準備。資金一旦下來,立刻動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啊。”陶誌強感慨的說到。
“是是。”李校長欣喜的附和道。
下課鈴聲響起。
“陶局長,到我辦公室去喝點兒水吧,都是小孩子,一下課鬨得很。”
“不用,我喜歡小孩子玩鬨,看著他們,能感覺到朝氣。”陶誌強笑著擺擺手。
孩子們推推搡搡,蹦蹦跳跳的跑出教室後,大致分為兩個目的地,一個是操場,一個是廁所。
路過他們時,有的學生會禮貌的跟校長問好,對陶誌強就不知道如何打招呼了。還是一個貌似“機靈”的小男孩,紅著臉嘟囔了一句“大官兒伯伯好。”
陶誌強爽朗的哈哈大笑,回應道,“小朋友好。”
陶誌強身高一米七八,比身邊的李校長高出半個頭,在孩子們的簇擁下,顯得鶴立雞群。
在這個平均身高一米七的年代,陶誌強的身高很是醒目,加上方正的國字臉,在單位裡被稱為“安城教育係統的排麵兒”。
“都是好孩子啊,這些孩子就是國家的希望,是華夏的未來。”陶誌強看著眼前活潑的孩子們說道。
“來人啊,茅房塌了,有人掉糞坑啦。”一個小男孩慌張的從廁所裡跑出來,高聲大喊著。
“出事兒了。”陶誌強沒有猶豫,快步向廁所跑去,身邊的陪同人員緊隨其後。
進到了廁所一看,大家都傻了。
“鹿城鄉”小學的廁所很簡陋,就是挖了四個長五六米寬五十公分的蓄糞池,男女廁所各兩個。可能是當年建造時出於彆的方麵考慮,這個寬度完全不適合小學生使用,更適合蓄糞。
建國初期,是沒有化肥這種東西的,農民種地使用的都是“樸素”的農家肥,也就是人畜的糞便。這可是好東西,六十年代掏糞是要有許可的,也就是一種叫做“糞票”的東西,一張糞票你才能到指定地方掏取一車糞便。在農村的特殊時段,“糞票”比“糧票”還要受歡迎。
為了保證最大容量蓄糞,同時適合小學生使用,學校在蓄糞池上橫了一塊木板,學生上廁所時一隻腳踩在石灰抹平的池沿上,另一隻腳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