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村學的教學樓一天天豎起來,來夏家報名的人更多了。
但可惜的是,村學最初就是為了寧山村的孩子建的,再加上一些親戚朋友的小孩子,白佩佩將人數限定在了150名左右。這麼點人,哪夠十裡八鄉的人分啊,好多人都找上了門來,想要求情。
白家美也是不解“人家想送你就收唄,又不是不給束修費,你乾嘛不收啊?”
白佩佩掀了一下眼皮,知道她肯定是又收了什麼人的錢,跑來說情了,說道“你收了多少錢?”
“什麼錢?我怎麼聽不懂啊?”白家美才不會承認,隻是一個勁地追問著,白佩佩收得好好的,怎麼突然不收人了?
她可是去看了,村學蓋那麼大一棟房子,一間教室能坐那麼多人,白佩佩怎麼收才那麼一點就不收了,那屋了空著乾嘛啊?
白佩佩無語,誰告訴她教學樓有空的地方了?
她現在辦的是啟蒙班,沒按年齡收,大家都在一個班上著,所以才會搞一個類似於大禮堂的大教室。可是等到了後麵,每個人學得不一樣了,就得分班了。
每種不同的技能,肯定得分不同的班級啊。
“哪有空房子?樓下最大的那間,是用來給孩子啟蒙的,平時村裡要開什麼會,也能用。旁邊一間藏書閣,那是用來放書的,隔壁那兩間,一間用來做木匠課,一間用來做實驗(其實就是科學課)……”
“樓上一間是女紅課堂,一間是藥學課堂,一間是農學課堂,還有三間高、中、低班,那是通過了啟蒙課以後,想要繼續讀書的文化課。”
“就是這些我還嫌少了,等以後村學裡的學生多了,宿舍都住滿了,到時候再慢慢擴建。”
……
150人,這幾間教室一分,哪還有空地方啊?
基本上都占完了。
其實課還好,女紅課、藥學課,哪個課堂不需要放東西?
白佩佩對外是說“啟蒙”,有天賦的孩子送到外麵去,但她不能真這樣乾啊。
村學想要發展起來,肯定得留住學生。人家有功名了,去外麵讀沒什麼,但你不能啟完蒙什麼也做不了,乾巴巴地往外麵送。
因此白佩佩想的便是,啟蒙後,那部分適合科舉的輸送到高中低班,先從低班開始,一點點過渡到中級班,然後才是能夠下場科舉的高級班。
所謂啟蒙班,又叫“幼兒園”。
今年是第一年,所以大小孩、小孩一塊兒收,全是啟蒙班。等到了後麵,養成習慣了,啟蒙班收的就是小朋友了,到時候就能走幼兒園模式了。
低班,也就是小學。
這個時代沒有小學、中學、大學,白佩佩也不需要辦得那麼仔細,她隻要先將人給“哄”進來,教他們些有用的東西。等慢慢傳出名氣了,來報名的人多了,再慢慢分級,把教育體係給搭起來。
白佩佩說道“你要是收了人家的錢,答應給人家名額,也行,你把你家孩子的名額讓出來就行。反正我就隻收那麼多人,是你的孩子,還是彆人的孩子,我不介意。”
白家美一聽這話,那怎麼行啊,她還等著她兒子學好了,以後給她考個狀元郎呢。
至於女兒……
如果是以前,白家美肯定二話不說,就讓她女兒把名額讓出來了。但現在不一樣了,看到白佩佩兩個養女嫁得那麼好,還不忘提攜娘家,風生水起的樣子,她那舍得啊。
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女兒養好了,是個有本事的,能夠拿捏未來夫家,不照顧能夠幫扶娘家?
沒瞧見夏大丫嫁到對門,都到鎮上開店了,還天天回娘家做晚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