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夏家的事情挺多的。
這邊韓嬌嬌才終於在夏家站穩了腳跟,那邊夏大丫就要出嫁了。
所幸,白佩佩雖然讓韓嬌嬌主持出嫁事宜,但自己也沒有完全脫開手不管。告訴了韓嬌嬌這邊成親一般有哪些流程,要請哪些人,準備哪些東西。
她讓韓嬌嬌負責,也是希望韓嬌嬌能夠快點上手,以後日後負責家中大小事務。
白佩佩如此信任,讓韓嬌嬌十分感動,做事也更加用心起來。
農家的生活跟鎮上還是不同的,她以前在鎮上的時候,每天早起出門,於各個作坊間走動。鄉下的生常就顯得寧靜許多了,起來後便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就是吧,夏家的地有些多,她得安排好家人的生活起居,照顧夏明楠的日常生活,還有就是配合夏明楠安排好那群奴仆的一日三餐。
二十多個奴仆,光他們的生活就要費不少事,很多都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都需要她根據情況,重新製定。
再加上夏大丫、夏苗苗的親事,韓嬌嬌需要做的事情不少。
幸好鄉下地方規矩不多,就算成親也不會過於複雜,她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寧山村的“舊俗”,遵循舊例即可。
夏家是嫁女,複雜麻煩一些的是劉家。
兩家又是對門,就需要坐在一起商量出嫁與迎新的一些流程了。
雙方都有長輩在,也都需要聽從長輩的意見。
一條條定下來,落字成文,提前製定好,臨近時便可照此例施行。
在此期間,白佩佩新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娘家二哥家的小女兒白娟,一個是她出門看診時,感覺頗有天賦的秦家姑娘秦霜雪。
收秦霜雪是為了天賦,那麼收徒弟女吸便是為了人情。
不管怎麼說,娘家那邊都是自己的親戚,能夠照顧一二,白佩佩還是願意照顧一二的。大哥家的女兒年齡偏大,已經嫁了人,她收過來不合適,唯有二哥家的小女兒不過十歲出頭,收過來正好。
白佩佩和大哥白棱說好,等他家有了孫女,可以挑一個合適的送過來。
彆人家都是以“子”為貴,白佩佩不收男孩子,偏收女兒,還讓白棱的大兒媳婦說了幾句。
白佩佩道“女兒本來就生活艱難,極難出人頭地,我要是再不偏心女兒,女兒就更難了。”
看了那個侄媳婦一眼,“你膝下隻有一子,這孩子長大了,不管再怎樣,也能繼承你和白若的家產,可你怎麼保證你以後不生女兒?你要是有了女兒,你不替她考慮考慮?她要是沒有一技之長,以後嫁了人怎麼在婆家挺直腰板?
彆隻光疼兒子,女兒也是從你肚子裡出來的,你也得替她考慮考慮。”
侄媳婦動了動嘴唇,沒敢說話。
白佩佩離開後,白棱就把大兒子白若叫過去給說了一通。
“你三姑過來收徒弟,她說哪個就是哪個,哪有你們說話的份?你要不是她侄子,她憑什麼收你們家的?她收外麵的不行嗎?外麵多少人想把姑娘送到她手裡?彆整天一個個眼皮子淺,不知道好歹。”
做為公公,白棱不好罵兒媳婦,就衝著他兒子罵。
白母本來也想說幾句的,但見長子都罵人了,便沒有再說什麼,隻叫了二房的兒媳婦,以及被選中的孫女白娟過來說話。
她跟她們講清楚了,白佩佩收白娟為徒弟,那是念著娘家,想要提攜娘家,她們不能不知道好歹,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