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品嘗美食(2 / 2)

最好養的就是雞,因為養鴨子還要找水源,雞就不用了,直接在家裡圈一塊地就能養了。

除了不要地菜葉子、割野菜喂,他們還搞了一個什麼“養蛆喂雞法”。

聽起來有點惡心,就是用新鮮雞糞或豬糞,然後加了麩皮、粗糠二物混合,摻點水,引來蒼蠅在上麵產卵,沒幾天就能看到裡麵有小蟲子在爬。

那小蟲子就是蛆,用篩子篩出來,就能喂雞了。

就是這東西要看季節,沒辦法一年四季都養,隻能平時多養一些曬乾了,冬天才能給雞加一個餐。

還有堆肥。

好多人家後院不是都弄了堆肥嘛,分兩堆。每隔一段時間開放一堆,交替使用,那上麵也會長小蟲子,也是雞鴨喜歡的食物。

“這個辦法好,這個辦法雖然麻煩了點,但也就費些功夫,弄好了,家裡的雞也能長得好一些,還不用糧食喂……”

村裡的老人見賈先生是嚴向晨帶去的,也十分熱情,毫不猶豫地就把“養蛆喂雞法”和“堆肥喂雞法”都告訴了賈先生。

還告訴他,堆肥要是弄好了,還能用來養蚯蚓,那也是好東西。和野菜切了喂豬,豬也長。

要是有功夫,還能從河裡掏了田螺啥的,把田螺殼煮過、曬乾,磨成粉,和在野菜裡喂豬,都是能讓豬增肥的好東西。

“我家的豬能長得這麼好,就是這麼弄的,蚯蚓、田螺殼都試過,玉米棒子、玉米棒子也碾碎了,放在豬食裡混著喂過……”

曹大叔也大膽,他看人家跟夏厚德學了養蛆、養蚯蚓喂雞後,就跟白佩佩打聽怎麼喂豬。

為什麼是跟白佩佩打聽呢?

因為人家是大夫,懂得多,“養蛆喂雞法”、“堆肥喂雞法”都是她總結出來,教大家的。她天天跟藥草打交道,這蛆啊、蚯蚓啊也能入藥,自然要觀察它們的生長環境,研究一下怎麼養殖。

這不,摸到一點頭豬,就讓村裡膽子比較大的人試了。

這一試,試出了寧山村的養殖業。

也不能說是養殖業,畢竟他們也隻是自家摸索,互相學習總結了一下經驗,還沒到成立作坊,成規模成片的地步。但就是如此,村裡已經有人在琢磨這件事了。

曹大叔說道:“這很正常,劉氏作坊天天收雞蛋、鴨蛋,她娘家、兒媳婦娘家都在幫忙收雞蛋,哪個不心動?大家都鄉裡鄉親的,不好意思搶人家收雞蛋的活,我們自己養總行吧?”

“就算劉氏作坊不收,多養了幾隻雞,也能拿到集市上去買啊。”

“我們裡正說了,他還可以幫欠賣到鎮上的酒樓裡去。”

……

賈先生對嚴向晨感歎:“真是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啊!這個村子,不容小窺。”

“是啊,我沒來之前,我也沒想到夏厚德夫妻那麼厲害,又是種田又是搞養殖,還能搞得這麼好。也難怪夏厚德一直說種田是一門學問,需要有人願意研究這個,隻有這樣,才能提高農田的產量,讓天下的老百姓填飽肚子。”嚴向晨看似無意,其則有心地說道,“也不知道他們夫妻倆哪來的本事,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確確實實在做了,他們腳踏實地從身邊人開始,一點一點地教大家怎麼填飽自己的肚子。”

賈先生目光閃了閃:“確實,有的事情確實不需要深究,看跡不看心,我們隻要看結果便好。”

至於他們夫妻倆的本事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重要嗎?

不,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確確實實有填飽天下人肚子的本事。

就衝著這,這人也得護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