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樣樣工具用起來,整個寧山村都被夏厚德給“收攏”了。
“夏老二那腦子,也太好用了。以前我們打穀得多累啊,割了還要挑回去,又是棒槌又是碾子的,脫個粒都麻煩死了。”
“棒槌還不好用,連殼帶米都捶爛了。”
“去殼還要用簸箕一點點顛,哎喲我的天,一下午才能弄多少?”
“那也不能弄得太乾淨了,家裡才多少糧食呀?肯定要連殼帶米糠的一起煮呀,再放點野菜……”
……
肯定舍不得弄得太乾淨,但能弄得乾淨,和你沒辦法弄得那麼乾淨,那就是兩回事了。若家裡有奶娃娃的,自己磨些乾淨的,弄點精細的細糧出來,也就不用出去買了,也能省幾個錢。
當然了,今年跟往年不同,今年他們還有木薯,應該不用像往年摻那麼多米糠了。
“這倒是。那木薯也挺好吃的,就是天天吃,也有點膩。”
“你那是山豬吃不了細糠,我要是天天有精細糧吃,我還不得拜菩薩?你還是好好感謝夏老二吧,要不是人家告訴我們木薯能吃,還帶我們種,我們現在哪吃得上這種好東西?”
“就是就是,要不是夏老二,你現在得抱著你家的籮筐哭。”
……
最高興的估計是六堂叔、宋大爺、刁宏盛他們。他們今年不是騰出了一半的田學夏厚德種吧,又是苗床,又是冬耕、冬綠肥、春耕的折騰。
所有人都盯著,早在水稻才開始結稻穗的時候,就有經驗地老友瞧出來了——學夏厚德那種種法的水稻,長得似乎更加結實飽滿,穀粒也更多一些。
果然,穀粒一黃,打到了籮筐裡,再這麼一對比,那就更明顯了。
同樣的半畝田地,人家就是比你多一倍,你要怎麼說?
也就是說,往常一畝田地才能收兩擔子,但現在學了夏厚德的種法以後,就半畝地就收了兩擔子。
有人驚喜道:“那我明年要是全部都學夏老二的種法,一畝地是不是就能收四擔子糧食了?!我的乖乖,這一畝地頂人家兩畝呀,牛逼!”
“太牛逼了!我家有四畝地,明年就能收八畝地的……不行,我得讓夏老二帶上我,他乾啥我乾啥,這種大豐收的好事情,我可不能錯過了。”
“到時候彆忘記叫我,一起啊。”
“一起一起。”
……
夏厚德這邊才收了穀子,那邊就有人請他喝酒吃飯,商量著讓他帶的事情。
一個帶,兩個帶,一個村子也是帶。
夏厚德也就意思地跑了兩家,便笑著答應了:“那肯定的,我們都是一個村子的。我找到了更好的種田方法,還能不告訴你們?平時你們對我這麼照顧,我要不帶著你們,我還是人嗎?”
六堂叔拍了夏厚德的肩膀,誇他是個能做大事的人,屬大拇指的。
感覺自己眼光不錯,等把夏厚德推到裡正位置上,他們夏家就更有福了。不行,這事他得和宋大爺好好商量商量,可不能出差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