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厭食的狗蛋見他娘隻顧著說話,似乎忘記喂自己了,那叫一個急啊,抓著他娘的手就喊:“餓,娘,餓……”
婷娘低頭一看,撲哧一聲就笑了出來,罵他是個貪吃鬼,見著好的才張嘴。平時喂個飯,跟喂什麼似的,現在知道吃了。
這一頓飯,一家三口吃得十分滿足。
貴是貴了點,但平日裡出難得吃到一頓好的。
像婷娘這樣的人家很多,一時間周邊的幾個村子,不少人都甜了一回嘴,覺得這日子有了盼頭。
民以食為天。
人嘛,除了用和住,也就圖這一口吃的。本來日子已經夠苦了,若是能吃上幾口好的,日子也能有滋味些。
劉大嬸家的攤位,除了皮蛋粥,很快又推出了鹹鴨蛋粥,成了十裡八鄉最想光顧的攤信。
盧大廚又跑了一趟劉家,笑說劉大嬸厲害,他的皮蛋還沒有解決,就又弄出了新東西。
這次劉大嬸有了經驗,家裡留了鹹鴨蛋粥,也就讓盧大廚等人嘗了一口。
她一臉歉意地表示,鹹鴨蛋比皮蛋更難醃,起碼要一個月,也就是說,他們想要的話,得提前一個半月預定。
這次鎮上那個壽宴怕是趕不上了!
盧大廚一臉遺憾,不過也知道這不能怪劉大嬸,醃製東西需要時間,他再急也沒用。
想了想,他訂了下一批的。
皮蛋能放,鹹鴨蛋也能放,不放地裡剛摘的青菜,多放幾天都不行。
有了訂單,劉大嬸再次放給了她家的三個親戚。
皮蛋一個星期就能出一次,雖然不多,也就十個,但分批次試驗,多弄幾次,白佩佩和劉大嬸便有了經驗,每次隻有一兩個是壞的。
後來幾次,她們就多醃了幾個,擴展到二十個,三十個。而壞蛋的個數也在增加,從一兩個到三四次,則慢維持在三四個的樣子。
白佩佩心裡有了數,便慢慢增加了數量,從五六十個到七八十個,依舊分批醃製,防止看顧不過來。
後麵數量多了,白佩佩那裡放不下,醃製和存入皮蛋的地方便變成了劉家。
劉大嬸特地買了十幾個大陶罐,一個陶罐能夠放三四十個。
隨著出爐的皮蛋數量增加,白佩佩除了給自家留了幾個,也給親戚朋友留了幾個,一家送了兩枚。
夏厚德的那幾個堂叔收到很高興,還說要不是托夏厚德的福,他們家也不會挖了這麼多木薯,能夠吃幾頓飽飯了。
還提醒夏厚德,山上的木薯挖得差不多了,以後他想再做這個生意怕是難了。
夏厚德笑著說道:“沒事,六堂叔,等明年開春,我就能幫米掌櫃種木薯了,到時候還愁沒錢賺?六堂叔,我讓你留的那些木薯根子都留了吧?”
“都留了,在後院埋著呢。你說的堆肥,我們也弄了……也不知道你說的有沒有用。”
“管它有沒有用,先弄。萬一要是有用,我們也賺了。要是沒用,也就是一把力氣活,也沒虧什麼。”
六堂叔覺得也是,若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讓家裡的小子跟著夏厚德弄。沒想到夏厚德也出息了,他大哥、大嫂在地底下知道了,也能欣慰。
彆人都說夏厚德胳膊往外拐,隻知道拐幫人,都不知道幫自家親戚。可要六堂叔說,那些人都是扯蛋。
就是因為是自家人,所以夏厚德才會穩妥著來,沒有一定的把握,也不敢帶他們。
這不,弄堆肥、挖木薯,哪一樣夏厚德漏掉他們了?
不也帶著了。
隻不過大家隻看到他們一幫堂叔落在了後麵,就覺得他們吃了“虧”。吃“虧”是福,他們感覺他們這些堂叔吃了虧,才會覺得夏厚德做事“公道”,不會幫親不幫理。
想到魏裡正,六堂叔垂下了眸子,在心裡暗暗盤算著:他們夏家在寧山村屬於小姓,比不上姓魏的,所以當初在選裡正時,人家姓魏的使力,把魏文石給選了上去。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他這個堂侄開始發揮作用,漸裡在村子裡增加了威信。待明年木薯種植成功,跟隨堂侄的人隻會更多。
到那時,這個裡正之位,怕也有一爭之力了。
魏家威風了那麼久,也該輪到他們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