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如此,待我回去後,便立刻手書,發回清河。”崔景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崔公子,雖然甲胄不好入城,但千人進城也容易引起各方勢力的關注,尤其是上千名青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懷疑。”杜如晦在一旁向崔景舟補充道。
崔景舟臉上露出一抹輕鬆的笑容:“這有何難?”
“既然偷偷進城會引人注目,那就光明正大地進城好了。”他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
“那不知崔公子打算如何做?”杜如晦疑惑地問道。
崔景舟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李世民,問道:“秦王殿下,可有大唐的輿圖?”
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即立刻說道:“有。”
“輔機,去把輿圖拿過來。”長孫無忌聞言,立刻快步走到桌案前翻找起來。不一會兒,他就找到了一張輿圖,並拿著它走到了崔景舟麵前。
“辛苦。”崔景舟接過輿圖,禮貌地說道。
他打開輿圖,仔細地看了起來。眾人也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他。
“秦州刺史陳閔,是我崔家所舉薦的,可以讓他向朝堂上發一封求糧的奏折。”崔景舟指著輿圖上秦州所在的地方說道。接著,他的手指又直接指向了晉州所在的位置,“晉州刺史,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是秦王殿下的人吧?”他笑著問道。
眾人一臉茫然,剛剛還在討論一千人馬如何進城的問題,怎麼突然就變成討論誰是誰的人了?
“是啊,沒錯。”李世民雖然有些困惑,但還是承認了。
“雖然晉州刺史是殿下的人,但也有司馬、司戶、司兵等的牽製,根本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啊。”幾人十分不解地說道。
“無妨,隻需讓他上書一封,誇讚陛下仁德,再說晉州這次的收成很好便可。”崔景舟語氣沉穩,眼神堅定,似乎成竹在胸。
他的話音剛落,眾人先是沉默了一瞬,隨後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漸漸地,他們的眼神變得明亮起來,仿佛明白了崔景舟的意圖。
“我明白了,秦州缺糧,且朝廷現下並無富餘的糧食。隻要晉州上書稱收成良好、有餘糧,陛下定然會調晉州的糧食去秦州。”房玄齡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麵帶微笑,聲音中透著興奮。
“而從晉州去秦州必然要經過長安,隻要我們算好時間,便可在他們入城當天行動。”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仿佛在描繪著一幅宏偉的藍圖。
長孫無忌聽後,臉上也露出了欽佩的笑容,不禁讚歎道:“果真是好主意啊!若有陛下的糧草調令,那連符節都不需要了。”
李世民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肯定。他們緩緩點頭,對這個計劃表示認可。
“所以隻需將人送到晉州,待拿到陛下的調令後,就立刻往長安趕。等到行動前再入京即可。”崔景舟的話音雖然不大,但卻語鏗鏘有力,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