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科考改製!公平公正公開!(1 / 2)

從科考開始!

這句話聽得朱棣和姚廣孝神情一振。

科考為什麼重要?

因為這是國家的掄才大典,確保國朝有源源不斷地人才進入朝堂官場!

那麼要是從這方麵著手,平衡一下南北士子,減少南方士子高中的比例呢?

隻怕要不了十年,南方士紳就會呈現出頹勢,絕不會如同眼下這般囂張跋扈!

但是問題在於,該怎麼做呢?

科考取士南北差異大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心頭病,洪武年間還鬨出了一場“南北榜案”,丟儘了整個國朝的臉麵!

最後太祖高皇帝親自策問,欽點韓克忠為狀元﹑王恕為榜眼,焦勝為探花,是為夏榜,因所錄六十一人全係北方人,故又稱北榜,而南榜高中士子則是倒了血黴,仕途大多斷絕。

甚至那南榜狀元陳,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狀元,本應有著一個錦繡前程,卻被迫卷入了這場是非爭鬥中,僅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狀元,就被革除功名,車裂而死!

雖然自那以後,曆代科考主考官也引以為戒,會注意一下士子的南北籍貫之分,但是問題在於南方乃是人文薈萃之地,而北方則學教不興,雙方才識水平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這樣就導致曆次科舉大考,都是南方士子霸榜,而北方士子與西南士子能夠高中者不足一成!

長此以往下去,大明朝堂將會全部被南臣把控,這也是朱棣一直在憂心的一大隱患。

先前他親臨國子監,並且勒令李弘壁必須想辦法,確保此次會試大考,國子監三成學子可以高中,就是因為此事!

國子監內的學子,大部分都是千裡迢迢趕來南京進學的北方士子,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想到這兒,朱棣就忍不住問道:“弘壁,國子監那邊怎麼樣?此次會試你可有把握?”

李弘壁聞言一愣,隨即意味深長地開了口。

“隻要陛下彆讓那解文狗做會試主考官,臣自然有足夠的把握!”

此話一出,不等朱棣開口,姚廣孝就陡然嗬斥道:“弘壁,不得胡言亂語,陛下選擇何人為會試主考官,容不得你置喙!”

這混賬兔崽子,真是越來越沒規矩,有些飄了啊!

皇帝陛下選擇何人為主考官,這種事情你能插手進言嗎?

小夥子,彆忘了你的身份!33qxs.m

李弘壁也反應了過來,急忙請罪道:“陛下恕罪,臣一時口不擇言,犯糊塗了!”

朱棣見狀沒好氣地瞪了姚廣孝一眼,這才看向李弘壁道:“你放心大膽說你的,朕知道你這是為了國朝著想。”

“解文狗這家夥,最近也確實是安分了不少,朕原本還確實想著,讓他去做這個主考官,畢竟他是南方縉紳領袖,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倒是有些不合適了!”

聽到這話,李弘壁笑了。

事實上,永樂二年的會試主考官,正是解縉和黃淮二人。

而那解縉也確實不當人,將曾棨、劉子欽、楊相、柴廣敬等江西才子全部給錄取了,不怕招的多,就怕招的少,絲毫不顧及永樂皇帝的感受。

解縉如此作死,也很難怪他日後落得個“雪地冰雕”的淒慘下場了。

嗯,這波我李弘壁是在救他解文狗的狗命,這是為了他著想,以德報怨,大公無私啊!

我李弘壁,有大功德嗷!

“陛下,這會試主考官,最好是一南一北,這樣才能讓人信服!”

一南一北嗎?

朱棣聽到這話,頓時皺起了眉頭。

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讓天下士子信服。

但是問題在於,內閣裡麵那七位學士,可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南臣啊!

而且朝堂之上的北臣,幾乎沒有什麼大學問家。

李弘壁這真是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陛下,主考官不一定從內閣學士裡麵挑選,現成不就是有擺著的最佳人選嗎?”

“前吏部尚書張紞老大人,他可是洪武年間舉明經入仕的才子,一生為官清正朝野讚譽有加,太祖高皇帝盛讚他“治行為天下第一”,這樣的賢才怎麼可以棄之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