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萬世虛妄神樹害;借得樹蔭庇五衰(1 / 2)

修魔有道 即墨若穀 8627 字 3個月前

墳墓內部空間並不是很大,從進來開始,就可見到墓中各處都擺著各種具有昔日師子國特色的物品。

牆壁之上還有壁畫記載著師子國往昔的繁盛。

隻是如今,一切終成泡影,所餘者,不過眼前物件。

看著此地眾多早已積灰的古物,羅遠途不由道:

“這些應當都算是古董吧。”

莊難聞言道:“豈止是古董,通過這些東西,可以看到曾經一個國度的縮影,這是一段曆史。”

三俗和尚掃視一圈,關注重點並不在這些古董上:

“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到那‘萬世神樹’吧!”

杜世舟見這墓中空間都被占滿,若有所謂神樹,那應當很顯眼才是,為何卻不見?

幾人加快腳步,不多時,已走到墓中核心墓室。

便見墓室周圍滿是師子國舊物,正中央並不是棺槨,而是一座石台,石台邊立著一個身著王袍之人的石像,石台上放著一個精致的金玉寶盒。

“怎麼不見‘萬世神樹’?”

羅遠途見連此處都沒有所謂神樹,疑惑不解。

爛衫道人目光看向那石台上的金玉寶盒:

“既是神樹,自然可以變化由心,當在此中。”

眾人聞言,都是看向那金玉寶盒。

三俗和尚環視周圍一圈之後,開口道:

“諸位後退一些,貧僧去試一試。”

幾人聞言,都是後退,唯三俗和尚上前去。

方走到石台之前,忽見那國主石像發光。

三俗和尚立即向後一跳,一手陶土缽盂,一手月牙鏟,做防備狀。

卻見那國主石像在眾人眼中化為一人,衣著、模樣皆與石像一般。

這人現身之後,目光幽幽看向眾人,口中說出一句古語。

其所言之語與當今中原雅言大為不同,幾人都聽不懂。

好在,三俗和尚卻是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向眾人解釋道:

“他說自己是師子國末代君主,問我們今是何年。”

說完,三俗和尚組織了一下語言,說了如今年月。

自稱師子國末代君主之人聞言,眼中浮現一絲滄桑感,幽幽一歎。

眾人見此,都能感受到其身上那種無奈之感。

又聽他開口詢問,三俗和尚解釋說,是問他們來此何為。

眾人都是行得正坐得直的,雖說開人家的墳不是什麼光彩之事,但也沒有刻意美化自己等人所為,隻是如實說。

師子國主聞言,目光看向頭上岩石墓定,仿佛看到外間之戰。

隨後表示自己不過已死之人,隻剩一些執念在此,管不了這等事。

三俗和尚見此,表示未免神樹落入羅刹凶神這等禍世妖魔手中,希望能將其帶走。

師子國主聞言,卻是陷入回憶,許久之後,方才再度開口說話。

三俗和尚聞言一喜,解釋說對方願意將“萬世神樹”交給他們帶走。

不過還有相應的條件,希望他們能將墓中其他一應物品帶走,但不許用來交易發賣,更不可用來盈利。

需要為這些東西設置一陳列之館,向今世之人展示師子國往昔風采。

這種事,三俗和尚這等出家人顯然沒法處理,自是詢問杜世舟。

後者聞言,沒有猶豫什麼,答應下來。

師子國主見他應下,並沒有立即交出“萬世神樹”,而是忽然摘下頭上王冕,口中念念有詞,隨後,王冕化為齏粉,消散在其手中。

三俗和尚見此,隻得苦笑一聲。

其他人不解,詢問因由。

原來,這位國主並不放心杜世舟的口頭承諾,方才又放出詛咒,今後若有人將師子國之物用作欠貨交易,則必遭不幸。

做完此事之後,師子國主看向石台上的金玉寶盒,又是愛又是恨的伸手撫一撫這寶盒。

他表示,“萬世神樹”就在此中,隻是並不建議大家拿走之後自己使用,反而更希望將之永遠禁錮,或者直接毀滅。

眾人聞言,都是詫異,沒想到這位對自家鎮國之寶居然是如此態度。

隨後,便見這位末代國君滿臉痛惜的講起此事。

當初師子國的先祖意外發現可以長出無限果實,讓世上所有人都不會再饑餓的神樹。

有這樣的神樹在,幾乎可以打造出一個萬世不朽的國度。

因此,師子國的先祖們將之命名為“萬世神樹”,希望其可以保證師子國萬世永存。

開始的一些歲月中,“萬世神樹”發揮著其作用,讓師子國之民不知饑饉為何災。

師子國也因此成為海外諸國中最繁盛、最強大的國度。

可是隨著時間推移,“萬世神樹”雖然依舊發揮著其功效,但師子國整體的環境卻不斷惡化,樹木枯死,土地失去肥力。

好在,有神樹的無限果實在,即便沒有土地,對於師子國而言,也不是問題,最多不過吃的單一些,隻有神樹之果而已。

可是後來,隨著師子國整個荒涼下來,國中除“萬世神樹”外,再無任何其他植被。

當所有植被都消失以後,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萬世神樹”居然不再結果。

這對於從來沒有挨過餓的師子國人來說,無異於塌天大禍。

當時的國主正是眼前之人,在發生此事後,師子國人想儘一些辦法,都不能讓“萬世神樹”重新結出果實。

最終,是他這個國主察覺到一些的問題所在。

原來,“萬世神樹”結出果實並不是沒有代價。

其所結的每一顆果實,都需要吸收所處之地的大地之力。

當大地之力被吸收乾淨,其自然也就不再產果實。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的師子國君主決定發動戰爭,打算占領彆國,移植“萬世神樹”,重新建立師子國。

奈何,當時的師子國早已國困民乏力,行將就木,根本無法占據彆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