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八千曳落河,鐵蹄碎黃昏(1 / 2)

王思禮眼看著要被綁,急得大叫起來。

“楊相,饒命啊!此一時,彼一時啊!”

楊天真是真沒想到,這個人,這麼識時務。

居然還會玩梗了。

東漢末年,曹操抓住了陳琳,讓他解釋為何服軟投降,不像寫檄文時那麼硬氣了?

陳琳的回答就是——此一時,彼一時。

不過也對。

王思禮畢竟是高句麗遺民,一切為了活命和前途,談不上什麼忠心。

此時的大唐人還不知道一個情況。

趁大唐亂成一鍋粥,日本已經開始在新羅搞事情了。煽動新羅、高句麗遺民,開始搞複國運動。

並不僅僅是麵前安祿山這一個敵人。

大唐一垮,如同山崩,周邊蕞爾小國都開始打算盤,形勢是非常不利的。

這些事,也就隻有楊天真心裡有數。

要說收服王思禮,也還是有點用的。以高句麗人,對付高句麗人,肯定要比漢人好使。

至於具體怎麼用,還要再觀察觀察。

一念及此。

楊天真給王思禮,打開了一道活命之門。

“這樣吧,隻要你能給本相證明你的實力。本相非但不殺你,還會給你升官加爵,光宗耀祖。”

王思禮一聽有活路,哪還有不依的?

身為高句麗降將家族,來到長安做官,不就是為了子孫後代能活的更好嘛。

“如何證明?”

楊天真本來心中正想著潼關的事。

現在突然有了王思禮這個人選,計劃就已經完善的差不多了。再等一個人,就可以開啟反攻潼關計劃。

“聽說你的騎兵戰術,在長安首屈一指。敢不敢與曳落河決一死戰?”

王思禮一副愕然的表情。

似乎沒想到,楊相居然會說出這個名字?

“楊相,曳落河並不在潼關啊。難道楊相要讓我去洛陽?”

曳落河是安祿山麾下,最精銳的一支騎兵,人數隻有八千。

可就是這支八千人的騎兵,一直戰無不勝,是安祿山手中的一張王牌。

八千曳落河,鐵蹄碎黃昏!

在崔乾佑西征長安的時候,安祿山並沒有把這支王牌軍隊交給他,而是留在了洛陽。

這八千人,人人皆是安祿山的義子,因此也被稱為義子軍。

在安祿山叛亂早期,一路南下,像鐵刀切豆腐一樣順利。就多虧這八千曳落河,打出一股勢不可擋的鋒銳之勢。

曳落河是從胡人之中,遴選精英勇士。其中以庫莫奚人最多,契丹、同羅、高句麗人,都在其中。

為了獲得這支曳落河的忠心,安祿山一路放任他們燒殺搶掠。

此一支精銳,越是燒殺搶掠,越是士氣高昂。

目前在洛陽休整,短暫的享受勝利的成果。

王思禮跟叛軍打過仗,自然是知道這支曳落河的殘暴和厲害。

心中難免會怯。

楊天真也知道,王思禮不是曳落河的對手。

但他另有安排。

“潼關戰事僵持,而且算算時間,李光弼的大軍應該已到達河中府。稍事休整,就會南下攻取風陵渡。”

“為了破局,安祿山必會派出曳落河助戰。”

“我給你一支騎兵,你去牽製住曳落河,不讓它加入戰局。”

這……

王思禮其實很想跟楊相,表明自己對大唐的忠心。

可那是曳落河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