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國黨行事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絲毫未曾浪費時間,計劃即刻提上日程。
“作何安排?”池硯舟手裡拎著東北三寶問道。
“金生恵太早年輾轉各地協助日寇挑起事端,與之同行多是永川友哉,但根據我們調查28年動身前去奉天時,永川友哉恰逢‘黑龍會’召開大會未能同行,金生恵太與其他浪人結伴而去,但等到他再回來時,得到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財。”
“錢財?”當時東北並非日寇掌控,浪人雖是囂張可誰會給他送大量的錢。
“這件事情不好調查因沒有線索,安排奉天成員負責打探也未能有所收獲,甚至於同金生恵太一道前去奉天的日本浪人,也不知這件事情。”
“無人知曉?”
“因此才方便我等捏造事實。”
金生恵太本就是為池硯舟納投名狀所殺,此刻無論如何調查,結果必然都是捏造,因此本質上沒有區彆。
池硯舟較為擔心的是:“我們根據此事捏造,可若後期有知情人員跳出來將真相公之於眾,豈不是謊言不攻自破。”
“你作為警察廳特務股警員僅負責調查推理,線索讓你如此推測與你主觀意願無關,哪怕最後被知情人員說破事實,無非僅能表明調查過程中方向出現偏差,卻不能說你有問題。”
紀映淮的話池硯舟暗自點頭。
確實自己隻是負責調查。
調查未知的事情,當然要允許結果錯誤。
誰也不敢說自己負責調查,就一定正確。
同時紀映淮繼續說道:“且根據上峰多方打探,出現知情人說破事實的可能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