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子非常的不簡單,丹術烙印於血脈,與生俱來,塵世帝道隻是一個過渡。”伯長知似乎已經看到了秦浩的未來,帝路走完,路卻更長、更廣,秦浩的天地不僅僅隻在神荒。而伯長知,也隻是陪同秦浩走上一段路程的行人而已。
“諸同門師弟師妹,為我尋一人蹤跡,帝道六重境,或許更高,擅布陣技巧…”出了道殿,秦浩立刻取出命簡,念力融入其中,與三百神宮弟子神魂溝通。
命簡之內,鎖著三百神宮弟子每人一縷神魂,當初完成後,師姐立刻交在秦浩手上,為的就是某一天可為他派上用場。
將有關顏老北的一切以及長相詳細傳達下去,接下來等待消息即可。至於能不能找到顏叔,便看顏如霜的命了。
此番道山一戰,無論對於秦浩或者道門,皆意義巨大。
撼天族兩位大帝強者親臨,帝仆隨行,攜大軍數萬,隻為擒拿一人,他們精銳儘出,連水瑤聖宮都直接無視,卻萬萬沒想到,非凡最後沒拿住人,反倒損兵折將,死了兩名元帝,還折了兩柄帝器,兵將什麼的更不用提,姞濤和蒼曜險些也回不了家。
這一戰,對撼天族影響也不小,回去之後,
難免淪為東界笑柄。
道山因為伯長知從沉眠中突然蘇醒,外加上劫劍帝“李初三”,從此宗門地位一躍晉升至霸主級彆,與南界水瑤聖國、金剛院、聖劍風族齊名,而且道祖之威,穩穩的壓製著三大勢力,有成為南界第一霸主的勢頭。
聖宮方麵,有意割據南江十五郡,以及周邊六十餘座城池,恭讓道山統轄,卻被道祖婉言拒絕,伯長知並沒有稱霸的野心,道山隻為傳道,弟子不論出身,不分尊卑,這一點,倒與神宮理念極為酷似,深得秦浩欣賞。
至於秦浩本人,並沒有因為戰神衛出麵“提攜”而放鬆自己,相反,他心底很壓抑,小樓是戰武最親自的人,跟兒子毫無區彆,有足夠的地位代替戰神殿的立場,秦浩與他說的都很明白,以東秦為界,隻要丹帝不涉足,雙方自然相安無事。但若越過雷池半步,戰武必然不會容忍。
秦浩的態度也很明確,三年為期,放沐老帝
主回歸,戰武發罪己詔,公諸六百年前葬神穀真相,洗脫斬浪四人蒙受的不白之冤,否側三年後,他將重歸落日之巔,龍與虎之間,終究有一場交鋒。那個時候,小樓便不是再是小樓,而是誓死捍衛戰神榮耀的戰神衛,雙方都不會留情。
時間一天天過去,道山越來越熱鬨,方圓萬裡,乃至其餘四界,求道弟子絡繹不絕,水瑤聖宮都承認了道山的霸主地位。而且,戰神殿派出所有戰神衛昭告整個東洲,丹帝後人落葉道山,為道山傳道,五界各霸主勢力皆要讓其方便,否側,便是對落日戰神不敬。
戰神令一出,五界為之動蕩,丹帝之後,本身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況且又有戰神殿撐腰。一時間,東洲風雲變幻,許多霸主勢力門下傳人紛紛避讓道山弟子,連一開始有意與道山爭鋒的霸主勢力頓時也老實了下去,道祖成名過於久遠,歲月消磨下,世人忘卻了伯長知的強橫,能成帝主強者,哪個又不是天賦絕倫,心高氣傲之輩,不乏有與道祖爭鋒之人。
然而,他們不敬伯長知可以,不能不敬落日戰神。
這份戰神令實在太具有威懾力,連東洲帝主強者也要避讓。這便讓道山之名更加壯大,無數人跪求而來,其中還有不少落日戰神的崇拜者,進戰神殿太難,若能進道山,與丹帝後人拉近關係,不失為最佳選擇。畢竟,丹帝的後人也被庇護戰神殿之下。
一開始,秦浩心裡有點不舒服,後來慢慢就平淡了,大秦丹帝與落日戰神不過都是世人給予的稱呼,浮華之名而已,他隻顧修行,不理虛名紛擾。
要說最難受的,便是東海撼天族,姞牙稀裡糊塗死了十年,終於查到真凶,原本他們拿人的時候無視水瑤大帝,其實是打了落日戰神的名號。誰能想到,突然間李初三被戰神殿庇護,彆說道山有道祖鎮守,即使沒有伯長知,現在他們也動不了秦浩分毫。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動。
損失那麼大,前後死了四名家族元帝,姞牙也白死了,唯有啞巴吃黃連,有苦往下咽。這口氣,撼天族不咽也不行。據東海漁民說,蒼曜帝王為此硬
生生氣吐血昏厥了半個多月。
當然,這一切,秦浩自然不知道,也完全不在乎,接下來這一年,他在道山潛心修煉,借道祖陰陽造化之力淬煉帝意,一年過後,今日道山再度迎來一場震撼的盛景。
南天劫劍帝,九重證道圓滿,終成劍道帝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