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搜山檢海求和(2 / 2)

這等話語令劉翰皺眉,趙普就當聽不到,旁邊的內侍們則連側目都不太敢。

本來就是這樣,對這些忙於筆記的內侍來說,眼前的大宋官家是天子,可那趙構也是天子。

眼前的陛下罵罵還行,他們若是跟著附和兩句那豈不是有亂上之嫌?故而一個個好似縮頭鵪鶉一般一言不發,隻專注忙手上的工作。

趙普眼見趙大出了氣,遂勸道:

“官家何必氣也?等康王受了度牒吃齋念佛為靖康祈福消災,此般事情必不生也。”

如今趙普對晉王之事一點都不擔心,根本不需要他出力,每次光幕皆是最好的助攻,單單這些就足夠提醒官家勿要行什麼彰顯天恩之舉了。

而且隻要等晉王受了度牒,即便事後真有什麼連自己都不知曉的金匱之盟之類的東西,那朝臣也會讓那東西變成假的。

畢竟兄終弟及有多不靠譜眾所周知,而且和尚乾預皇家之事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趙匡胤對此則是更不擔心,畢竟晉王如今剩的就隻剩一個名號了,黨羽樹倒猢猻散,其中行徑不端者更是悉數收押隻待大理寺斷罪責。

甚至有時候趙匡胤反而更加慶幸有光幕這個東西,若非有此物趙光義怎麼會按捺不住好奇入宮被他單手擒之?

不過想著此前光幕當中嶽飛平賊匪時的所用的手段,趙匡胤忽地就有點後悔:

上次怎麼沒試試那大耳刮子好用不?

【宗澤病逝之後,汴梁的東京留守需要趙構指定派遣,這種情況下不出意外派出的都是和他沆瀣一氣的貨色。

於是,“性殘忍好殺,短於謀略”的杜充走馬上任成了新的東京留守。

杜充不出意外采取了與宗澤積極支援聯絡河北義軍完全相反的舉動,改為對河北義軍不聞不問,使得河北民間活躍的抗金義士直接失去了大後方的支援。

同年秋,金國再次南侵,這次旗幟鮮明的打出了要擒拿趙構滅亡趙宋的旗號,並捎帶進攻陝西。

熟悉的“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的劇情上演,趙構此前早已見勢不妙跑到了揚州,聽聞金軍南下之後又跑到了杭州,呆了兩個月之後又去往了建康(南京)。

杜充則是打著勤王的名頭直接放棄了汴梁,也去往建康,嶽飛身為杜充的部將隻能無奈跟隨。

隻不過讓嶽飛沒想到的是,趙構對杜充的舉動大加讚賞,擢為右相統領長江防務。

同時,可以說一脈相傳的,趙構又給金人送了一封名為《宋康王趙構謹致書元帥閤下》的求和信:

“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以遠涉,而後為快哉!”

這封信除了讓金人嘲笑了一番使者以及更加蔑視南宋之外沒有一點用處,趙構眼見這樣於是繼續倉皇逃竄。

九月逃到越州(紹興),十一月聽聞前線戰敗後又逃往明州(寧波)。

十二月臨安陷落,趙構乘船逃往定海縣,隨後在這裡跨海溜到昌國縣。

隨後越州明州接連陷落,金軍也駕船出海追擊,但遭遇暴風雨兼之船隻不如宋軍大最終隻能止步。

當然更主要還是因為趙構一騎絕塵,已經跑到了台州溫州,金人實在鞭長莫及隻能選擇收兵,搜山檢海結束。

某種意義上來說趙構確實是趙光義的血親子孫,這份逃跑的功力不是一般人能玩的透的。

一追一逃的過程中,趙構從沒停止過給金人當狗的想法,前後送了三批使者過去求和,但得到的回複隻有金人的嘲笑辱罵。

但在追擊趙構的過程中金人已經太過深入南方,這種情況下中興武將們終於登上了自己的舞台。

金人攻下建康之後杜充投敵,嶽飛殺出重圍收攏潰卒嚴加訓練,轉戰廣德境中,六戰皆捷。

金兵搜山檢海完畢退軍經過常州時又被截擊,嶽飛四戰連捷。

金兵退至鎮江府時兵分兩路退軍,水路軍被韓世忠困在黃天蕩四十餘日,陸路軍又被嶽飛截擊打出清水亭大捷。

最終五月宋金會戰建康,韓世忠用大船封鎖水路,嶽飛依靠牛首山地利領騎兵三百步兵二千衝陣破敵,建康收複。

這也算得上是南宋對金的第一次慘勝。】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