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唐失朝鮮(2 / 2)

“海師若成,則海東無患,海師不舉,則寇患四起。”

“如今當首開西域,再徐圖海東。”

李世民心裡很拎得清,等吐穀渾不是麻煩之後,緊接著就要控製西域才行!

西域能策應對於北地的控製隻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高昌國,收的都是朕的錢!

這絲綢之路在中亞要被人刮一道錢就算了,這高昌國在大唐門口收錢,還對大唐齜牙咧嘴,不是找抽?

劉仁軌緩緩點頭,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蘇定方已經沉默了很久,一臉羞愧。

從被陛下啟動後起,又被後世誇讚戰神,蘇定方也是驕傲過的,更彆說徒弟裴行儉還一樣出名。

再聯係到去年時他蘇定方縱兵踏那頡利可汗的牙帳,一時間就有點自得:

咱老蘇也稱得上智勇雙絕了吧?

結果沒想到朝鮮半島整個亂局的開端如此簡單:治軍不嚴。

因此在蘇定方看來這件事非常簡單,他縱兵劫掠,最終導致大唐沒能儘控半島。

或許是察覺到了他的想法,李世勣再次拍了拍蘇定方的肩膀以示安慰:

最近兩次到處都是你蘇定方的名字。

俺李世勣呢?同為戰神,結果淨隻能在邊邊角角裡看到名字,找誰說理去?

不過李世勣覺得海師他還真得要再爭取一下。

相較而言,西麵的西域遙遠,每次一打仗,一來一回差不多就得半年多了。

這海師目前看起來確實很有前途,隻需要一支強悍的艦隊,北至遼東南至交趾儘可去得。

他很喜歡後世所說的那個詞兒:海洋霸權。

不過由此李世勣倒是忽然想起來了他和李靖將軍一起搞的那個五雷觀。

既然火藥已經有眉目了,是不是得想辦法催促將作監研究一下火藥?

從後世看,這東西雖然攻城無匹,但若論造價和方便程度,似乎投石機更勝一籌。

但若是在海上的話,這火炮就要比投石機強不知多少倍了。

【白江口之戰後朝鮮半島局勢堪稱風雲變幻,但倭國一直都非常安靜,因為真的被打怕了。

唐滅高句麗之後,雙方再次重新建交,而這次倭國痛定思痛:

我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一定是學大唐學的太少了!

至此倭國再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學習大唐的運動:

政治製度,宮殿建設,城市布局,書法詩歌,文字創造,全都向唐看齊。

倭國是想通過取巧快速強大,但中原王朝幾乎是一代代趟著馬爾薩斯陷阱過來的。

製度的效用當然不可能靠著硬凹就能學去。】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