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妖道徐茂公(2 / 2)

“如這元霸之武,誰能製之?”

“多半是如衛懷王一般英年早逝。”

否則的話一人斬首一百二十萬,怕不是征服這地球,也不需要一年。

而後麵的劇情則是讓眾人都感覺目不暇接。

蘇定方覺得哪有騎馬使錘的?而且八百斤武器得是何等神馬方能馱負?

秦瓊和尉遲敬德則表示我等臨陣,上馬橫槊,下馬執刀,何曾又是用鐧又是用鞭的?

房玄齡杜如晦則是推斷出來,這個裴元慶或就是那有萬人敵之稱的裴行儼。

隨後起哄,哪吒乃是藥師將軍第三子,如此算來李靖將軍竟也是裴行儼的爹爹?

尉遲敬德也大咧咧道:

“那裴行儼乃是為王世充所殺,藥師將軍曾隨陛下敗王世充,如此能否算為子報仇?”

蘇烈也加入了對李靖的調侃:

老將軍竟能請動驪山老母?今晚回去就先供個托塔天王再說!

驪山老母老母的信仰在前漢就開始大興,因此眾人都熟知。

言論太過離譜,導致李靖都麵有急色,與其他人爭論。

唯有李世民興致盎然:

“可惜這後世竟未說朕之武器多重,良駒何名。”

當初看搜神誌時便想過若是能成主角多好。

如那故事中有說狐妖阿紫能“作好婦形”,李世民就很好奇變幻的樣子能有多傾國傾城。

如今得知他征戰天下的也被寫成了如此故事,李世民百般好奇。

“也不知後世會如何描繪朕之破陣英姿?”

大唐皇帝表示很有興趣。

廳內唯一一個欲哭無淚的就是李勣。

在看到那天界右相星下凡的名喚徐茂公時,李勣便有了不祥的預感。

畢竟確實曾姓徐,且懋功與茂公同音。

隻不過當時還以為是有什麼什麼避諱,或是後輩犯下了滔天大罪。

結果竟是被寫作了妖道,因此李勣簡直十萬個不滿意。

最終還是要李世民出言安撫方才轉喜:

“懋功與諸葛武侯作比,想來是以智計傳世,如此勇智俱全,何憾之有?”

難怪後世也誇讚自己忠義呢,李勣所有不滿登時煙消雲散。

與武侯一個待遇,還有啥不滿的?

安慰完李勣的李世民便因為光幕內容爆笑:

“楊廣轉世楊玉環?”

“《煬帝豔史》?”

“這後世文人,文思奇詭,恨不能呈之為楊廣親見!”

……

孔明則是看著光幕生出了另一個想法:

“於百姓來說,史冊之言還是太過晦澀。”

“故雖有名將良臣之記錄,百姓不知其生平,口口相傳之事難免失真。”

“而用直白言語文字,釋衛霍生平,講滅匈功績,或亦可行。”

這也是最近孔明在小太學上課的感悟之一。

十日方能抽空上課,但學子們無不翹首以待。

為何?因為好玩,因為其他課程的先賢典籍太過晦澀。

最典型的莫過於算學典籍,《九章算術》還好一些,前漢便過增補注釋。

那需要算學、曆法的基礎才能讀懂的《周髀算經》,孔明最近在親自動手作注,不然都沒法教。

這件事上,劉備也跟上了孔明的思維:

“近日成都,我看百姓茶餘飯後休息時所言也儘為神鬼之事。”

“若能有的類似之言,讓百姓知曉衛霍靠著好學與勇猛方能建功,而非神靈保佑,定大有裨益。”

龐統點頭同意:

“與其求鬼,比如勤學,與其問巫,不如自立遠誌。”

“隻是……識字頗難。”

關於此,張鬆反倒是充滿信心:

“如今倉廩實,成都百姓欲知禮節榮辱。”

“上月便有小太學學子問我,稱其阿爹今有餘財,欲求一識字之所。”

“依臣所見,至多明年初,軍師此前所言之字塾,便可開辦了。”

字塾是此前孔明的計劃,塾如其名,隻教認字,因此投入相當低,隻是如今成都遍地都要勞力,故而還沒推行。

劉備笑的很開心,拍拍腿道:

“那此事便先記上。”

“誇衛霍之功,激好學、入伍之心,亦是扶漢之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