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高翔吳班三大將迎戰司馬懿。
這一戰如同陽溪之戰一般,細節我們無從得知,隻知道結果。
司馬懿部被徹底擊破,稱斬甲首三千,獲玄鎧五千,角弓三千。
南營的王平則是與張郃不分勝負,張郃在看到老大潰敗之後也及時退走。
如此大敗使得司馬懿被迫回到上邽休養,而祁山城也再次被丞相圍困。
整個隴右戰局再次好起來了!】
孔明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沒能獲得隴右是注定的,在這個前提下,聽聞的每一場勝利隻會讓孔明愈加心痛罷了。
關羽依靠自己在曹賊那邊的見聞,模糊估計了一下:
“司馬懿率軍或五萬左右,被斬首者至少六千之數。”
魏延則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真相:
“丞……軍師還會練兵?”
畢竟此前光幕也說,二三出祁山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練兵,而且當時好像還不怎麼樣。
結果此次以少勝多,大有斬獲,除了將領差異之外,應該就是雙方的兵員素質有差異。
劉備很開心,他想的果然沒錯,自己軍師就是最強的!
聞聽魏延之言渾不在意道:“孔明現在還有練一支步卒呢,頗有風采!”
魏延聽得很是好奇。
劉備則是還注意到了另一個名字:
“王平,真乃良將也!”
“街亭之敗就是他鳴鼓做疑兵而退張郃。”
張飛對這個與自己有同樣手段的將領印象很深:
“這鹵城之戰竟又是迎戰張郃,也算是老對手了。”
“倘若是街亭隻指王平為主將……”
張飛咂咂嘴很是遺憾。
馬良埋頭抄寫,不評價。
【此時的隴右陷入了一個真正比拚後勤的階段。
因為丞相此前的奪上邽之糧,所以司馬懿日子也並不好過。
甚至郭淮還受命去找隴右當地的羌胡征糧。
史書簡單記載了一句:“時宣王等糧亦儘”
丞相也差不多,上邽之麥即將吃完,隴右還在慢慢收複。
這些都需要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對後勤的壓力也越大。
因此丞相甚至寫信給李嚴傾訴想法:
現在是緊要關頭啊,對麵司馬懿也快撐不住了,你要是壓力大我就去把司馬懿糧道斷了,也能就地墾田種地。
當時誰看不出來隴右局勢大好啊?丞相覺得咬牙堅持一下,隴右可得,漢室有望。
然後在丞相思考的時候,軍營裡來了李嚴的使者:
會天霖雨,恐運糧不繼,丞相請返吧。】
劉備與龐統幾乎同時開口道:
“有問題!”
龐統給自己主公比了個手勢,劉備先說道:
“光幕此前有言,曹真伐蜀時,孔明征李嚴之兵,恐結了私怨。”
眾人點點頭,他們記得也很清楚。
龐統則更直接道:
“遣使之舉,疑點重重。”
關羽也有同樣的違和感,但更是覺得說不通:
“消息若為假,與李嚴何益?”
這也是眾人都想不明白的地方:你這麼做對你有什麼好處?
【雖然大好形勢就在眼前,雖然再堅持一下隴右都將歸漢。
但丞相也隻能退兵,畢竟無糧的後果是在太嚴重了。
而且隴右的百姓和雜胡已經被郭淮帶人刮過一遍了,一點糧食都沒了。
於是再次看了一眼差點獲得的隴右,丞相隻能滿懷遺憾的宣布班師。
麵對撤軍的丞相,司馬懿來了精神,但沒來多少。
自己不敢動,但是有張郃啊!揍他丫的!
關於這個決定,張郃心裡多半是媽賣批的。
因為首先,鹵城敗的是他們,又不是村夫。
現在丞相退軍,甚至司馬懿本人都鬆了一口氣,你能耐什麼呢?
而且你真覺得有機會,你司馬懿自己帶軍衝啊,讓我衝算什麼本事?
但張郃畢竟隻是打工人,隻能委婉的勸:
老大,兵法上都說了,圍三闕一,歸軍勿追。
張郃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這是歸軍,不是敗兵。
史書上此時的的張郃透露出了一股打工人的心酸:“郃不得已,遂進。”
由此可見武將的風險是要比文官高多了。
劉曄說了那麼多建議,最終也就是一個帝不聽或者帝不納,官職不少封,俸祿不少給。
換到武將這裡,張郃三次的中肯建議換了一個“不得已”。
最終悲壯的臉探草叢,在木門道被埋伏好的漢軍亂箭射中。
此處一記載稱張郃被當場射死,另一記載稱是射中大腿,但很快就傷重去世。
張郃之死透露一股古怪的味道,他是從曹操時代活躍到曹叡時代的老將,無論是戰功還是資曆都要強於司馬懿。
而他的死因,當然並不僅僅是司馬懿的抽風。】
兩更6K,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