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陳設(2 / 2)

因此長孫無忌很是乖巧的將大漢兩字換成了大唐。

長安的胡商也忽然發覺,唐人對於西域國家的地理風俗忽然之間興趣大增,甚是願意掏錢聽他們講述。

在如此動作之下,李世民麵前掛著的地圖也逐漸詳細起來。

樓蘭、於闐、龜茲、烏孫、疏勒等等紛紛標注在這張地圖上。

而從長安也有一條條命令發出,著令各州搜集船匠,試作海船。

杜如晦每次看到大家站在這副地圖前麵沉思時,都感覺大家仿佛能透過這副地圖,將目光投到這塊大地之上。

不過政務還是要彙報的:

“大家,盧祖尚依舊拒任瀛洲刺史。”

“按律,絞之。”

李世民的聲音淡淡的,缺乏溫度。

盧祖尚的瀛洲刺史拖了一年,已經耗儘了大唐皇帝的耐心。

杜如晦躬身領命。

“大家,次月要於圓丘祭天。”房玄齡提醒道。

大唐皇帝興趣大增,自語道:“能祀光幕乎?”

於是祭天大典上官員們便看到皇帝陛下少有的非常莊重。

但讓李世民失望的是,這一次的祭天從齋戒到饋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變化。

既沒有光幕突開,也沒有如在甘露殿看的那般感謝贈與什麼的。

於是百官便看到大唐皇帝陛下在陳設、省牲器、奠玉帛等環節時簡直把好奇和渴望寫在了臉上。

但直到饋食之時臉上便已經寫滿了不耐煩,草草賜食過後便回宮了,留下百官們摸不著頭腦。

為此魏征還專門去拉住杜如晦詢問,但奈何杜如晦守口如瓶,並沒有什麼結果。

祭天之後基本上新年便可以掰著指頭算了。

官員們和皇帝愈發忙碌,官員們計算著自己的元正十日休沐還有多久到來,在此之前需要將重要的公務都處理完畢,不能耽誤了自己放假。

而大唐皇帝陛下則是抓緊時間與自己的觀音婢溫存一番。

李世民算了下,感覺明日開始的元正十日,也許會是自己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元正之日天還未亮李世民便被內侍喚醒,今日的大朝會注定要開很久。

文武百官,地方使者,奇珍異寶獻上,皇恩浩蕩降下。

賀表宣讀,祥瑞報告,進貢收錄,天象彙報。

以及之後還有一個大陳設,各種平時不得一見的高級禮器都被一一放出來展覽,以彰顯大唐國體。

隻是讓大臣和使者們摸不著頭腦的是,今年大陳設最後擺出的是一本書籍?

因為大陳設有禮儀要求,並不能離得太近看,但遠眺一眼也能看到似是一本線裝書。

兵書?經學?農法?還是記錄了各國情況的圖書?

百官使者對此猜測不一,唯有房玄齡杜如晦兩人表情抽搐,直感覺陛下太過胡來。

對兩位臣子如此評價,晚間的甘露殿小宴,李世民理所當然道:

“此書莫非稱不上國之重器乎?”

兩位臣子對視了一眼搖搖頭道:

“仙機包羅萬象,偶爾一言也能令臣有振聾發聵之感。”

“那便行。”李世民得意洋洋:“今日各國各地所獻之祥瑞,都不及光幕萬分之一也。”

“明日。”李世民琢磨了一下道:“兩位愛卿不妨請李藥師同來。”

“藥師素來欣賞諸葛武侯,想來能觀後世評出祁山,定然歡喜。”

杜如晦與房玄齡遵旨。

………

公安縣,四月底。

順江而下風塵仆仆的劉備一推門便看到眾文武已經在偏廳內坐好,就等他了。

毫不客氣痛飲一大杯茶水,劉備道:

“馬孟起最終還是起兵反了曹操,馬騰身死之日,近矣。”

張飛看不慣兄長為馬超關懷備至,道:

“大哥何必把人家棺材抬到自己家裡哭喪?”

“馬超此等人,豈是大哥寫一封信三言兩語就能勸住的?”

兩千七百字,差額四百明天補上。今天腦子傻掉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