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以淮河中流以及大散關為界,南屬宋北屬金,並且南宋每年須要向金納貢銀錢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至此,歸國似乎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辛讚並不放棄,作為一個小官他的時間很多,於是乾脆就將孫兒帶在身邊教導。
八歲時辛棄疾拜亳州名儒劉瞻為師,後又拜師詞人蔡鬆年,而辛讚則教授辛棄疾兵法武藝。
文韜武略兼備還不夠,閒暇時辛讚還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等到了十四歲,辛讚乾脆將孫兒打發去燕京,以科舉為名,刺探情報。
辛棄疾後來自述這段經曆時也說“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
隨計吏是從唐朝開始有的對參加科舉的雅稱,但可惜這段間諜經曆也是無疾而終。
辛棄疾的自述是“謀未遂”,而原因是參加兩次科舉之後他的祖父辛讚便因年老離世了。
辛讚將辛棄疾這塊良鐵錘煉成了一柄鋒利的寶劍,但卻沒能看到利刃出鞘的那一天。
好在,不止是英雄造時勢,時勢同樣也能推著英雄往前走。
紹興三十一年,金煬帝完顏亮統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分四路大軍南下。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顯然是對完顏構誌在必得了。
而同樣也是這一年,辛棄疾不閃不避,也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汴梁殿中,主動戒酒三個月的趙匡胤氣色好了不少。
能主動戒酒並非是他有多相信戒酒皆甘重二味有多大用處,主要是離的後世所說的身亡之日太近了。
如今已是開寶八年四月初,離那後世史冊所載的宋太祖亡身之日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僅距一年半。
北漢未滅,契丹未平,更重要的是儲君趙德昭尚還稚嫩。
這種情況下,趙匡胤都不敢想自己驟然離世會引起多大的風波。
而且,雖不能飲酒,但再反觀晉王……啊不,反觀尚需吃齋念佛的空炅法師,這日子倒也沒有那麼難熬了。
就如此時,趙匡胤第一時間側過臉去看旁邊的光頭:
“法師覺得,這和議如何?”
可惜法師並不打算回答趙官家的問題,扭過頭去隻留了一個鋥光瓦亮的後腦勺。
於是趙匡胤響亮的大笑在這殿內響了起來。
旋即反倒是略帶傷感的輕歎:
“國破至此,方思冠軍侯。”
“國破至此,依舊殺武穆。”
“何其愚也?”
恰在此時,那個光頭反倒是扭過臉來滿是不服:
“官家開國十五載而不立儲,又有何明哉?”
事已至此,趙光義想的看得明白:
都被強行出家了,難道還不能占點口舌之利了?
再說,都已經是僧人了,兄長還能拿我怎麼樣?
既然罰無可罰,那又有何好怕的?
故而,此時趙光義頂著個光頭反駁趙匡胤時,滿眼都寫著挑釁。
(本章完)
.yetia98772/4195919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