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朵顏門”(2 / 2)

同時,“大明仙朝”還在“唐努烏梁海”、“烏蘭巴托城”、“呼和浩特城”、“奴兒乾城”和“朵顏元帥府”等地設立了許多藏傳佛教寺院,大力扶持“密宗佛教”來取代“薩滿巫教”,欲從精神上控製廣大牧民!

但由於有了“大明仙朝”的大力扶持,導致“藏傳佛教”與“薩滿巫教”之間衝突不斷,因為“藏傳佛教”不僅尊“蓮花生大士”為“烏金大師”和“大寶上師”,而且還認為其乃“佛”、“法”、“僧”三位一體之“化身”,被視為“至尊活佛”,能滅渡一切邪魔歪道,還能度一切苦厄,要求牧民中半數以上男人須出家修佛!

如此一來,便徹底激化了“藏傳佛教”與“薩滿巫教”的競爭關係,並導致整個蒙古草原動蕩不安,但這卻符合“大明仙朝”的利益,因為後者有“萬裡長城”將農牧經濟區強行隔開,彼此之間影響不大。

而那些原本信仰“薩滿巫教”的大小遊牧部落乾脆以“長生天”的名義把“成吉思汗”當成“武神”崇拜,尊號“修羅武神”,而且以當年蒙古大軍橫掃歐亞的各路大軍將領為“修羅武尊”,共同起兵對抗朝廷。

就這樣,“大明仙朝”的整個北方不隻是“蒙古草原”,而且連“西域新疆大都司”也陷入了混亂當中,到處征戰殺伐,屍橫遍野,因戾氣太重,導致西域成了赤地萬裡的黃沙絕域,直到“大明仙朝”崩潰。

待“大明仙朝”崩潰後,各地各種勢力紛紛抬頭並互相割據起來,尤其以“修仙者”和“異能者”為代表的“東方修真界”與“西方異能界”。“萬妖穀”、“真魔宗”、“天陰宗”、“朵顏門”等修真勢力也先後崛起。

與此同時,在“大明仙朝”的版圖上也先後形成了“遼東地域”、“中原地域”、“漠北地域”、“隴西地域”、“青藏地域”、“嶺南地域”以及“東洋海外修仙界”等區域劃分,經過無數年演變才形成如今模樣。

至於“遼東地域”最強大的“滄浪門”為何會崩潰瓦解成“朵顏門”、“真仙觀”、“長白宗”、“黑龍鎮海宗”和“奴兒乾城”?這些都是後來因“人類修士”與“妖怪聯盟”間的爭鬥導致,間接促成“三仙島”繁榮。

不過,“朵顏門”作為“藏傳佛教密宗”的代表,其修煉體係與普通“修真勢力”有明顯差彆,因為其它“修真勢力”傳承法脈則多是“先修法而後修神”,但“佛宗”各派卻是“先修神而後修法”,剛好倒過來了。

也就是說,其它“人族修真勢力”在招收弟子時特彆看中“靈根”和“資質”;但“佛修門派”卻反其道而行之,隻看中“慧根”和“造化”。因此,“佛修弟子”都是先精修佛法以壯大神識,後再去修煉其它功法。

然而,在修為境界相當的情況下,“佛修”的戰力一般要比“法修”、“體修”、“妖修”、“魔修”、“鬼修”、“毒修”、“巫蠱”等強大,因為有“佛法”和“信仰”加持,甚至能與號稱“攻擊力”最強的“劍修”抗衡!

但是,“佛修”的進階速度太慢,因為他們隻有在體內凝煉出“舍利子”之後,才算是將“佛法”修煉到“小成”。若能在“三海”即“氣海”、“血海”、“靈海”三處都修煉出“舍利子”,則可算作是“佛法”修為大成。

如此一來,便能嘗試突破“元嬰”並進階“化神”,這時的“佛修”不再稱為“活佛”,而是稱為“真佛”!

所謂“真佛”,便是在此下界人間還能將“佛法”修至大成並凝煉出“三海舍利”和“丈六金身”者,從而能使“靈魂”脫離肉身束縛而自由往來於“紅塵俗世”與“西方極樂”之間,做到“精神不滅”與“意識永存”!

因此,“佛修門派”的弟子一般不會像其他“修真門派”的弟子那般好勇鬥狠,而是謙和禮讓的多。不過,也有一些“佛修”中的“敗類”喜歡殺人放火,搶劫強奸,修煉邪術,祭煉魔寶,甚至惡名昭著。

對於“野和尚”、“假尼姑”、“邪佛”、“妖僧”等“佛宗敗類”,各地“佛修”門派並未會像其它“修真門派”那般派出門下弟子去萬裡追殺以“清理門戶”,反而以“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殺生”為由視而不見。

再加上那些敢於叛逃師門的“佛宗敗類”實力在同階當中普遍較強,彆人輕易不敢得罪,故在修真界中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佛修門派”太過虛偽,不值得交好與拉攏,故使“佛門”經常受各方排斥。

但話又說回來,有些實力強大的“散修”卻不在乎那些,比如這個“散修老者”早在幾十年前得知“朵顏門”的兩位“活佛”已經先後圓寂,便通過各種手段威逼利誘,終於坐上了“朵顏門客卿長老”的位置。

在實力強大的“散修”們看來,隻要自己能掌控一方大勢力,便等於憑空獲得一處寶藏,不必再像以前那般為了能收集到足夠多修煉資源而不得不四處奔波,如今隻需開個口就會有人送來,不好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