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孫院士(1 / 2)

徐婉寧 金克絲的救贖 4095 字 1個月前

農科院很大,剛一踏進大門,就能看到各式各樣或認識,或叫不出名字的植物競相綻放,像極了秋日的一副美畫。

徐婉寧卻沒有心思欣賞,徑直帶著歐少坤到了孫院士的辦公室。

打過招呼後,她直接開門見山。

“孫院士,這位是我們華清大學農學院專業大一的新生,歐少坤。他也是今年的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稀奇,卻對於農科院的人來說,卻沒有到令人驚歎的程度。

孫院士百忙之中抬起頭,望著徐婉寧,徐徐開口:“你電話裡介紹過他。徐同誌,你今天帶他來的目的是什麼?”

“我發現,他在農學方麵有很強的天賦,比起我也不差多少。所以我鬥膽,將他帶到農科院,讓院士您考一考他,如果能過關的話,還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點時間,可以帶一帶他。”

“華國不缺人才,但農學方麵的人才卻太過稀缺。所以,好不容易發現一個好苗子,我不忍心錯過,才會貿然將其帶來農科院。”

徐婉寧說清了自己的目的和緣由。

孫院士這才收起防備。

徐婉寧說的沒錯,華國不缺人才,但農學方麵的卻少之又少。

主要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吃下地勞作的苦。

且,農學方麵的研究,比起科研的枯燥,有過之而無不及,又有多少年輕人能吃得了這個苦呢?

而且徐婉寧說的也很有技巧。

希望孫院士和其他幾位院士,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多教一教歐少坤。

而不是,將他也收編進農科院。

徐婉寧當初能年紀輕輕就被農科院的院士瞧中,一來是她解決了大棚種植的難題,且她提出了雜交水稻的理念,和袁老的理念不謀而合,再加上她恢複高考後的高考狀元的身份,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農科院才會破例給她科員的身份。

歐少坤聰慧又加,天賦不賴,但他如今並沒有卓越的表現,所以,農科院不可能為了他而破例。

徐婉寧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沒有強求,隻是希望經驗豐厚的孫院士,能多多帶一帶他。

而農科院最德高望重的院士的教導,對於歐少坤而言,也是莫大的幫助。

但孫院士並沒有立即應下來,而是對歐少坤進行了一番考察。

最後發現,確實如徐婉寧所說,這個孩子在農學方麵的造詣,比他想象當中的還要高。

但他畢竟年雖小,又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大部分都隻是紙上談兵。

不過,隻要給他足夠的條件,他未必不會像徐婉寧一樣,創造又一個奇跡。

雖然希望渺茫,但還是那句話。

如今的華國,農學方麵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但凡有一個,誰都不忍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