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若不贏他,將會辜負江東萬世子弟!”
原本已經覺得天意難違的項羽,這會更加堅定了反抗之意。
在他看來,這場對話就是上天給他安排的,是上天認為劉邦將德不配位,所以派了個後世來提醒自己,讓自己逆天改命!
可是幾千年後的後世也不喜歡和親,這說明他們是會改變的……
項羽皺了皺眉,突然像是意識到了什麼,問道:
“你說,和親政策隻持續到了文景二帝時期,是何意?”
“難道漢朝並沒有一直使用和親製度?難道劉邦的後世真出了英傑?”
“不僅是英傑——”
陸鳴補充道:“更是雄主!”
“他的名字,叫劉徹!”
“就是本王剛才問的那人?”
項羽麵露好奇,他當然希望後世能有一個英雄改變這種局麵。
至於是不是劉邦的後代,和一直和親的政策比起來,根本不足為道!
陸鳴重重點頭:“是的,漢朝的和親政策一直持續到漢景帝時期,足足六十餘年,及至漢武帝劉徹時期,才實現了攻守異形!”
“攻守異形?”
項羽的興趣越發強烈了!
究竟是怎樣的後輩,才能打破了長達六十多年的和親政策?!
“難道劉徹祖輩的軟弱,並沒有讓他也變得軟弱?”
項羽知道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在逆境之中,有人隨波逐流,有人會逆流而上,前者往往居多。
更何況是已經持續了六十多年的軟弱之風!
“沒錯,不僅沒有讓他軟弱,反而讓他知恥而後勇!”
陸鳴說著,隻手一揮,古今鏡像轟然出現在漫天飛雪之間。
項羽和觀眾們凝目看去,隻見到,大漢宮中,一身穿黑紅相間龍袍的中年男人,氣勢如虎,正在凝視群臣。
古今鏡像的右上方,出現了這段畫麵的背景信息: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軍再一次侵犯大漢邊境。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匈奴人直接越過了長城,深入大漢境內兩百餘裡,燒殺搶奪,視民如羊!】
這段文字,被配上了各種不同的文字版本。
項羽重瞳凝起,雖然一字未說,卻有一股殺機讓古今觀眾不寒而栗。
“陛下,匈奴勢大,此時若是和匈奴鬨翻,隻怕對我大漢不利!”
“陛下,我漢朝已有公主成年,匈奴雖然數次寇邊,但隻要我們嫁出公主,請他們退出長城,就能換來一定時期的和平!”
“等到再發展數年之後,我們再反擊也不遲!”
“是啊陛下,我們的戰馬和兵器,以及草原作戰的經驗都不如匈奴,若是此時出兵,完全是以卵擊石啊!”
眾多大臣都向漢武帝發出了勸諫。
其中三句不離和親,每句都在說以後。
雖然武帝繼位時,漢朝才過了六十餘年,可等他真正手握權柄的時候,已經是漢朝七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這段時期,朝廷一直以來對匈奴一直以來的軟弱和畏懼之風,可謂根深蒂固。
這就導致滿朝文武也大多如此風氣。
可是有一個人,他的風氣卻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