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何止是殺到大幕,若是他們,隻怕會殺到匈奴王庭!”
“那這錢糧,咱就是死也得交上啊,咱苦點,但是咱能雪恥啊!”
“嗬嗬,何止是雪恥?
俺爺爺當年就是死在了匈奴人手上,現在,朝廷可是在為俺的祖祖輩輩複仇嘞,反正俺肯定支持!”
“俺祖上雖然沒人被匈奴殺,但匈奴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陛下已經把他們打到大幕去了,現在趁熱打鐵滅了他們,以後咱的子孫可就不用愁了!”
“沒錯,看來這算緡令啊,咱還真的交!”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百姓,甚至開始主動交起了算緡令。
漢武帝的目光越發熾熱,他之前一直覺得,是自己在逼迫著百姓們,讓百姓們被動受苦,可是現在看來……
老百姓們,何嘗不是國家的良苦用心?
但老百姓們這樣,有些人可不願意。
由於采取的是財產自報的方式,因此,也有許多的商人和手工業者,都選擇了隱瞞不報,或者是少報。
“國家存亡與我何乾,邊境百姓的死活和我更沒有關係!”
一個富商笑了笑,直接選擇了不報,反正問就是沒有!
“軍爺,我的家財隻有這些了……”
少報,不報的人,也在古今鏡像之上出現。
漢武帝見狀,神色竟出奇地沒有憤怒。
這讓陸鳴有些不解,問道:“先祖,您不憤怒麼?”
漢武帝冷漠回道:“朕當然憤怒!”
“但是朕,恨的隻是富商地主,他們在大漢坐擁著萬貫家財,享受著所有的優先便利,可國難來臨時,竟是一毛不拔。”
“至於那些少報,或者是不報的老百姓,朕,不恨他們!
算緡令的確就是不該出現的一項政策——
隻是朕,作為皇帝,必須得為整個國家,和邊民考慮。
因此朕不得不采取更殘酷的手腕,鼓勵他們互相告緡,一旦被舉報出隱匿財產者,便罰戍邊一年,沒收財產,並將其中一半,賞給舉報者!
既然那些士族豪紳,不識得邊民疾苦,朕就讓他們去邊境親自嘗嘗!”
漢武帝麵露怒火:
“告緡令一出之後,果然查出來的,大多是商賈中家以上的人!
這就是商人,這就是朕為何要承襲秦製,重農抑商的根本!”
“農業、老百姓,才是國家真正的柱石,是國之根基!”
“漢武帝說的好!”
“沒錯啊,漢武帝做的對,人民才是國家的源泉!”
“農業從古至今都是國本啊,想想要是沒有農民伯伯,那咱以後吃到的糧食,得蘊含多少科技與狠活啊。”
“嗬嗬,漢武帝也就是說的好聽點而已,到頭來不還是敲詐到農民頭上去了?”
“就是,光靠嘴說誰不會啊,想想吧,打匈奴讓多少老百姓沒法活!”
許多人紛紛發出了質疑:
“要我說,漢武帝的度幕作戰完全就是錯誤的決定!”
“沒錯,光是後勤部隊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更彆提多少老百姓餓死了!”
“其實這個時候,修生養息才是最好的,打匈奴不急一時!”
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鋪天蓋地。
這次,觀眾們都會學會了,代入老百姓的視角。
但就在這時,突然一條彈幕出現了。
“樓上,我就問你們,如果現在,我們要滅腳盆,甚至是揍米國,而且是直接殺進他們的腹地,但是國家還需要些錢,你們願不願意和國家一起出?!”
一語出,頓時所有的華夏觀眾,都怔愣了數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