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朕不給,你不能搶!(2 / 2)

朕要是還沒給,他就不能搶!”

說到這時,漢武帝眼中明顯流露出怒火。

他到底是一代大帝,怎麼可能讓自己的皇位是被搶走,那位千秋史書會如何記載?

可下一秒,他卻更加神傷。

“可這也怪朕,怪朕當時怒氣衝天,隻聽了蘇文的一家之言,還聽不進百官的意見,才釀成了太子的冤案!”

“若是朕,能夠廣開言路,多加了解,明白太子的苦衷,事情便不會到如此局麵!”

“最終,還是壺關三老令狐茂的話,點醒了朕……”

漢武帝望向天空,仿佛回到了幾天之前,看到壺關三老奏折的時候。

而與此同時,陸鳴心念一動,讓現代的觀眾們,也都看到了這份奏折的白話文版本。

他認為,後世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有必要一觀——

【我聽說:

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隻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

隻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

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執行祖宗的重托,論關係,又是皇上的嫡長子。

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的奴才罷了!

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係隔塞不通。

太子進,則不能麵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

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彆人的陷害罷了,臣認為並非有什麼險惡的用心。

《詩經》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

以往,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

而今陛下不加調查,就過分地責備太子,發雷霆之怒,征調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

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於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

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於建章宮外。】

鏡像之上,出現了一個正在建章宮外,俯首而拜的老人。

在漢武帝最瘋狂的一段時期,上書這樣的諫言,可謂賭上了九族的腦袋。

但他,依然站在了這裡,期待著大漢百姓的皇,能夠醒悟過來!

烈日之下的他,一言不發,始終注視著宮殿。

觀眾們看著這一幕,心中忍不住敬佩起來。

令狐茂,一個在五千年曆史上,籍籍無名,一個不在官場之上,沒有必要為江山社稷負責的人,卻頂在了風口浪尖之上,去勸諫他們的皇。

曆史上,又有多少,這樣的人呢?

而此時,讓現代觀眾更加感到共鳴的,還有一句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