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深海探測器(1 / 2)

這句半開玩笑的話引起了一陣輕鬆的笑聲,但也反映了人們對技術過度依賴的真實擔心。

麵對這些質疑和擔憂,張恒在一次在線問答會中給出了回應。

他說:“我們非常理解大家的擔憂,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確實需要麵對成本和操作難度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在研發過程中一直在努力優化的方向。”

張恒繼續解釋道:“對於成本問題,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探討更經濟的生產方式,並尋找可能的補貼政策,以降低終端用戶的負擔。

至於操作難度,我們設計了詳細的操作手冊和培訓課程,確保使用者可以快速掌握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

我們也在探索通過軟件升級和人工智能輔助,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減少誤操作的可能。”

在張恒的詳細解釋下,不少原本持懷疑態度的網友開始轉變觀點。

一位網友評論說:“了解了背後的計劃,我對這些技術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希望它們真的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與此同時,一些科技博主也開始製作解讀視頻,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向公眾普及這些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張恒在一次線上研討會中回應道:“我們團隊深知技術的雙刃劍性質。

在研發過程中,我們不僅注重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也密切關注其社會影響和倫理問題。”

圍繞“太乙”、“靈光”和“神農架”的討論逐漸深入,人們開始更加全麵地認識到這些技術的價值和潛力。

在鷹醬國的一個高科技研究所內,張恒團隊的成果也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這個研究所聚集了鷹醬國最頂尖的科學家,他們對於任何技術進步都保持著高度的敏感。

“大家看過最近龍國發布的那三項技術的論文和視頻了嗎?”

研究所所長,一個中年男子開場說道,他的語氣帶著幾分嚴肅。

一位年輕的女科學家立即回應:“看過了,‘太乙’、‘靈光’和‘神農架’,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特彆是‘太乙’手術機器人,其精準度和自適應能力在當前看來是個巨大的突破。”

“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但我總感覺,我們能做得更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