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允銘”在實驗員的操控下,緩緩駛入了這塊充滿重重挑戰的模擬戰役區。
“開始對‘大允銘’的照明探測性能做評估。”
張恒一邊操作控製台,一邊指示道“首先向目標區域發射紅外線和激光探照,檢測其識彆性能。”
隻見裝甲車身前端的兩具電離等離子體管口噴射出熾藍色的離子束流,迅速在前方形成一片熒藍色的等離子雲霧。
與此同時,一束明亮的紅外線也穿過車載反射鏡透出,在前方掃描成一道扇麵區域。
“目標識彆係統已穩定鎖定。”
林森一邊盯著操作屏幕,一邊興奮地彙報“等離子體電離區和紅外影像結合後,可以高清顯現出地麵環境物體的輪廓和熱力信號,識彆精準度在98%以上,比傳統熱成像分辨率高出一個數量級!”
“很好,現在來測試一下它的白天和夜間發電效能。”
張恒下達了新的指令“先進入強光照區,然後立即切換入無光照測試區,以不同時間段的持續供能能力為評判標準。”
幾乎在瞬息之間,“大允銘”便從刺眼的豔陽高照區駛入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區域。
但令人驚訝的是,裝甲車身上的電池膜並未因失去光照而減弱發光,反而熠熠生輝,時而綻放出淡藍色的神秘熒光。
“車載電池膜的分子儲能效應已被成功激活,動力係統完全切換至內能模式。”
陳銘衡看著監控屏幕,由衷讚歎“無論在有無光照環境下,均可保持最佳工作狀態,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持續不竭供能理想狀態!”
接下來幾個小時,在模擬作戰場環境中,“大允銘”接受了多種極端環境的全方位檢閱,它不僅要在高熱和低溫環境中保持高效動力供給,還必須在沙塵彈雨等惡勁天氣下繼續施展其馳騁能力。
所有測試數據都讓團隊成員無比振奮,這一集多學科智慧於一身的產品給出了超乎想象的優異成績。
“最後,我們來對它的全地形機動能力進行評估,同時考察一下裝甲車與其他兵力的協同作戰能力。”
張恒說著,做出了最後一道指令“模擬虛擬實體坦克部隊,讓它們對‘大允銘’實施火力壓製,與此同時,派出智能機甲小隊與裝甲車進行協同遭遇。”
伴隨著一陣隆隆巨響,數十門口徑超大的模擬加農炮從場地周邊升起,不斷向“大允銘”射擊各種觀察射擊彈。
它們所有“射擊”,都會在地麵散布大量感應信標,以複原炮彈軌跡和命中目標進行評估。
麵對如此猛烈的火力壓製,張恒沉著應對“進入sps*磁化等離子體防護模式,啟動機載電離雲威懾係統。”
話音剛落,隻見裝甲車車身周圍陡然形成了一層半透明的微曲折球形電離等離子護盾。
在“大允銘”的sps磁化等離子體防護罩全麵展開的瞬間,那些高速飛射而來的觀察射擊彈竟無一例外地被阻擋在了車身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