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會議後,張恒和他的團隊集中全部精力,開始了新一輪的實驗探索。
徐占龍邊忙活實驗邊解說“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細胞色素等生物物質在這方麵的獨特功能,很可能就可以建立起一種全新的以光子為載體的能量利用途徑了。”
最讓人振奮的是,在另一個試驗平台,納米材料組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他們在材料層麵做了大膽創新,以石墨烯和量子點為基體,構建了一種高效光電缺陷誘導層。
並將其摻嵌於新型有機無機雜化電池基底中,使得電池體係在光子激發下,即可實現離子電荷快速傳遞和轉化。
“太神奇了!我們的新型電池在光照激發下,載流子的注入和電離遷移效果竟如此之高效!
整個電池體係內部的離子電導率比最先進的鈣鈦礦電池提高了近三個數量級。”
納米材料專家興奮地說“而且電池還可做成柔性膜狀,外加上新的光誘導有機材料設計。
將使得太陽能發電與儲能實現無縫集成,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光伏電池體係所麵臨的效率瓶頸!”
實驗就這樣在各個前沿領域齊頭並進,硝煙四起。
張恒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太陽能動力裝甲戰車總算研製成功了!
它實現了能量的分子級存儲和高效量子光電轉換,動力供給係統徹底顛覆了傳統理念,標誌著我們已成功跨入新的科技範式!”
在全體成員的歡呼聲中,一輛煥然一新的動力裝甲車緩緩駛出了車間。
它的車身上鑲嵌著一層半透明的電池膜,看上去就像一件華麗璀璨的光學裝甲。
隻見其表麵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時而綻放出七彩光芒,時而顯現出淡淡的藍色熒光。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層電池膜中還鑲嵌著大量的納米晶體和生物基體,整個車體就像是一件融合尖端材料和生物科技於一體的未來主義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