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做。"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菜根譚》以道家文化為底本,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條條都讓人讀來深思。
葉予初相對國外名著,還是更喜歡古往之經典,國外名著需得外文理解能力強,又有國外的曆史文學積澱,才能領會作者的意圖和功底。葉予初英文功底還行,讀讀原文書小意思,但常常因為對國外曆史和俚語的欠缺了解,讀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見真味。
自家經典就不同了,讀來仿佛靈魂跟靈魂的碰撞,常常能夠自得其樂。
這本《菜根譚》是她隨手拿來的飯後消食小品。
剛剛讀到的幾句話給她敲響了警鐘,她自問這麼多年來的確幫助了不少人,成就了不少人,內心的竊喜和驕傲肯定是有的,不知道是否在無意間展露了出來,這幾句話猶如一杯清涼的冰水,讓她保持清醒,又不至於生疼。
閱讀就是有這樣的益處,在你還為察覺時便像一位可敬的老師般給予你提醒,幫助你避開可能出現的泥坑。
“怎麼又躲在這裡看書?剛吃完飯就看書,走,出去消消食。”許雯和熊玲玲一人一隻胳膊,拉起葉予初就往外跑。
“去哪兒?”
“去了就知道了。”
本以為就在家裡附近的公園散散步,沒料想兩人直接將她帶到了郊區一個叫“蓮趣”的莊子上。
從大路上下去,繞了幾道彎,車子停在一個木質的拱形高牌匾下麵,兩邊掛著一長串的紅燈籠,兩山環繞間,山穀裡拔地而起兩座木質小樓,倒是一點都不突兀,木質的樓宇,山花樹木掩映,相映成趣。
繞過其中一棟小樓,曲徑通幽,幾人走在石子路上,垂柳依依,兩邊草木掩映,紫藤花廊形成的拱形門廊,不時地有水霧噴灑而下,仙氣飄飄。
還沒從這美中回過神,就見遠處荷塘清幽,荷花蓮葉交相輝映,延綿數裡遠。池塘的風攜帶著荷花清水的香氣,撲麵而來,完全不給人回魂的機會。
“好清涼!”不知道誰說了句。
“雯雯,船準備好了,葉伯劃的船穩得很,我就讓他給你們劃船啦。”斜裡走出來一個婦人,笑容滿麵地對許雯說,在看到一旁的葉予初,笑得更加開懷了,“小初,你也來啦,可算來對了,我給你們準備了上號的魚餌,你們等會釣釣魚,摘摘蓮蓬,看到荷花喜歡,也儘可以摘來玩。”
“阿姨,您開的莊子?”來人正是許雯的舅媽,她之前去許雯家遇到過,加之許雯舅媽是個愛說話的人,遇到她們總要拉扯幾句,葉予初就記住她了。
“還不是雯雯舅舅沒本事,他大哥讓他去坐辦公室,他去了什麼都不會,又坐不住,去年實在忍不了了,就想了這麼一出,好在目前看著生意還行,不然我真是要氣死。”許雯舅媽說話臉上表情多變,聲音跟唱戲似的,聽得人有趣,葉予初幾個聽得津津有味。
這也是葉家村很多人的現狀,葉予初、許世傑、葉聰創業之後,都想要拉拔一下鄉親們,隻要能進辦公室的,都接納來培養,可大部分人大字不識幾個,電腦不會用,坐辦公室根本坐不住,最後也隻能去加工廠做普工,或者幫忙養花,再麼就是開大貨車送貨,做這些體力活。
好在大多數人都有自知之明,安安分分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多數都是把希望放在了下一代的培養上。
許雯舅舅能夠